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5|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5 子明阅读本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主题
35

254

帖子

0

精华

810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3466
经验
195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4 0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预二期第一讲
4
13日:引言

一、什么叫对联

对联和诗歌、散文、小说一样同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起源自五代时期,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如果说诗言志,画寄情,那么对联则是寓情志与其中,它运用对偶的表现手法,把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中丰富的内容加以锻炼、浓缩、概括,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同时,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对联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阶级特征。剥削阶级往往把对联作为他们歌功颂德、炫耀富贵的手段,内容陈腐者居多。

有个歌诀正好诠释了对联的四个基本特点:

上下联句须相同,字词失对理不通。联句有机成一体,最忌孤立各西东。杂乱冗长生大错,意象完美见句工。节奏轻重分扬抑,一吟三叹韵无穷。  

其一是形式对称。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上下联,字数一样;结构一致。

其二是内容相关。对联,之所以称其为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字,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就不能叫做对联。

例如,上联写春天的景色,下联写秋天的景色。上下联毫不相观,这样的不叫对联。

其三是文字精练。 对联之所以从古至今千年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练,表现力强,精悍短小,便于传播,对仗精巧,朗朗上口。

其四是节奏鲜明。对联上下联的平仄相反,节奏对称。

以上所述就是对联的四个基本特点。

二、对联的分类:     

根据内容来分:  

A
、流风遗韵包括故事、传说、轶事;  

B
、立身出世包括格言、自勉、互勉;  

C
、妙语解颐包括幽默、讽刺、机智;  

D
、寄慨抒怀包括风景、名胜、祠墓;  

E
、悼亡悲逝包括挽联。    

三、学习对联,应该掌握的三个基本要素

辨四声、知平仄;晓联律,明对仗;意境幽,情趣雅。 

A
、辨四声、知平仄。  

普通话包括的四声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入声字歌诀】 

六伯黑,不白皙,忒龌龊,没出息。贷谷麦,织竹席,毒剥削,逐什一。

啬吃喝,食苜蓿,恶服饰,益积蓄。欲窃物,掘穴窟,昨日暮,跖入屋。

猝突兀,魄觳觫,怕失色,匿帛幕。 急雀跃,脚踬跌,逸角落,鼻憋厥。
忽觉察,戟割截,血沥漉,卒殁绝。 七叔俶,击羯狄,越朔漠,伐弑逆。
啜冽雪,啮菽粒,历代北,踏石砾。 执节钺,发矢镝,克貊国,若霹雳。
馘魅杰,裂畜腹,抉敌目,酷杀戮。 力搏毕,贼殪毙,得匹駃,值百镒。
复失域,立业绩,获爵禄,锡玉璧。疾杂学,悦墨翟,执木铎,习八佾。
除记住本歌诀中的一白六十八字外,其中一些形声字,可以利用其声符类推记忆。
例如:知道是一个入声字,就可以类推知道列、烈、咧、冽、趔也是入声字;知道是入声字,就可以类推出洛、络、骆、珞、烙、各、格、胳、骼也是入声字。
记住本歌诀,善于类推,对于不熟悉入声字的朋友是有一定帮助。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在线时间
2950 小时
主题
285

3794

帖子

3

精华

5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9660
经验
1414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22
2
发表于 2013-4-14 20:02 | 只看该作者
问好子明,这个为作业本吗?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ㄩ彩| 六合投ㄩ注| 网络赚钱去SO娱ㄩ乐ㄩ城:顶级信用ㄩ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圣域琼楼,逸几瓣香花,云仙欲采遮羞貌;
松林雪蕊,开无涯瑞象,月镜高悬沐古风。
——高原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主题
35

254

帖子

0

精华

810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3466
经验
195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6
3
 楼主| 发表于 2013-4-15 00:12 | 只看该作者
作业  标出平仄

1.梅花香带雪
平平平仄仄
2.紫燕戏白云
仄仄仄仄平        
3.山珍驴肉美
平平平仄仄
4.蛟龙入海千般好
平平仄仄平平仄
5.妈祖庙前求保护
平仄仄平平仄仄
6.风云雨雾生雷电
平平仄仄平平仄
7.左右逢缘人际好
仄仄平平平仄仄
8.茶几成对一般贵
平仄平仄仄平仄
9.风花雪月诗来领
平平仄仄平平仄
10.触见听香意
  仄仄平平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950 小时
主题
285

3794

帖子

3

精华

5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39660
经验
1414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29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5-22
4
发表于 2013-4-15 00:29 | 只看该作者
我把这个置顶了啊,你再开个本放清联300
圣域琼楼,逸几瓣香花,云仙欲采遮羞貌;
松林雪蕊,开无涯瑞象,月镜高悬沐古风。
——高原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主题
35

254

帖子

0

精华

810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3466
经验
195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6
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5 00: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子明 于 2013-4-22 00:30 编辑

什么是入声字,简述你对入声字的理解。
答:入声字就是古代有些读音为仄声,在现在发音为平音的字。通过区别入声字,可以使我们更好掌握诗律中的发音,更好地理解诗律中的情感,进而辨别诗律中的平仄是否符合规则要求。

对入声字的理解
一、普通话阳平声(二声)的字里,凡声母为b、d、g(不送气塞音)者,除“甭”、“雹”之外,一般是古入声字(仄音)。如白、达、得、狄、蹀、铎、夺、隔、格、国等。
二、普通话阳平声(二声)的字里,凡声母为j、z、zh(塞擦音)者,都是古入声字(古仄音)。如绩、击、凿、集、激、极、质、直、值、植、哲、杂、辙、泽、札、浊、卒、择等。
三、普通话读音为fa、fo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古仄音)。如发、佛、罚、法、伐等。
四、普通话声母为b、p、d、t、n与韵母“ie”相拼的字除“爹”字外,其余都是古入声字(古仄音)。如别、瞥、撇、灭、跌、牒、铁、帖、蹑、涅、臬等。
五、普通话里凡声母为k、zh、ch、sh、r与韵母“uo”相拼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古仄音)。如阔、廓、卓、浊、茁、灼、酌、濯、说、烁、硕、弱等等。
六、普通话里,凡韵母“ue”的字,除“瘸”、“嗟”字外,其余都是古入声字(古仄音)。如雪、学、血、月、约、决、觉等等。
七、普通话里,凡声母d、t、n、l、z、c、s与韵“e”相拼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古仄音)。如策、得、恻、德、勒、讷、责、则、泽、忒、瑟、色等。
古入声字转为今上声和去声的(三、四声),古今音都为仄——今音为仄的字,基本上古音也仄;还有一部分转入今平声(一、二声)的古入声字,今音为平,古音为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主题
35

254

帖子

0

精华

810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3466
经验
195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6
6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00:16 | 只看该作者
标出平仄,不用对,发在各自的阅读本里.(第一讲)
作业:
1.梅花香带雪  
  平平平仄仄
2.紫燕戏白云
  仄仄仄平平(白,古仄.)
3.山珍驴肉美
  平平平仄仄
4.蛟龙入海千般好  
  平平仄仄平平仄
5.妈祖庙前求保护  
   仄仄仄平平仄仄
6.风云雨雾生雷电  
   平平仄仄平平仄
7.左右逢缘人际好
    仄仄平平平仄仄
8.茶几成对一般贵
   平仄平仄仄平仄
9.风花雪月诗来领
  平平仄仄平平仄
10.触见听香意
    仄仄平平仄
标出平仄,不用对,发在各自的阅读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主题
35

254

帖子

0

精华

810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3466
经验
195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6
7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00:1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讲 对联的平仄

一、平仄 
   要能运用平仄,首先要能分辨平仄。下面就先谈这个问题。
(一)怎样分辨平仄
   平仄是声律音韵方面的术语。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仄声。

古四声中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新四声(中华新韵)中没有入声,古代的入声字,除了一部分跑到其上声和去声中去了以外,一部分混入了平声。
混入了平声的这部分入声字,也是仄,联都共行平水韵,所以我昨天才同大家说入声字,目的是你写句子的时候,注意别出律了。

新四声的平仄,按现今的普通话来分辨,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用律古、今声皆可,但不得混用。
你用了今音,就注明一下,否则就当是平水韵的。
平仄能够分辨了,现在再来谈平仄交替与对立在对联中的应用。

所谓平仄交替,是指在一联之内,不能只用平声或只用仄声的字,应当有规律地交错使用。
所谓平仄对立,是指上下联之间相同位置上的字,平仄应当是相反的。即上联是仄声的,下联就应当是平声;上联是平声的,下联就应当是仄声。
除了在规则允许范围内的变通(如可平可仄)而外,也不应违反。看王力先生在其《诗词格律》中对解缙“墙上”一联平仄作的标示: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从标示的平仄看,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联内就是交替的,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平仄都相反,就是对立的。

咱们都知道135不论,即表示可平可仄,都逢单,但并不是说凡逢单的字都是可平可仄
由于有的字可平可仄,两联同一位置上,就常常出现这种情形:两个字或者都成了平声,或者都成了仄声。
这时,就要尽量争取同中有异。若都是平声,就一阴一阳;若都是仄声就一上一去,或一去一入,或一上一入。

“墙上”联的第一个字,上联为‘墙”,下联为“山”,都是平声,但“墙”是阳平,“山”是阴平,就比较好。像这样同中有异,听起来就不至过于单调。
说到这,就说道马蹄韵了

二、马蹄韵
  清人林昌彝说;“凡平音煞句者,顶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顶联亦以仄音。照此类推,音节无不调叶。”(林庆铨《楹联述录》)这段话换一种说法,就是“仄顶仄,平顶平”。对联平仄的这种运用规则,就叫“马蹄韵”,亦称“马蹄格”。

其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规律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了。鉴于后脚之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开头和末尾,应为单平或者单仄。
马蹄韵在对联句脚上的运用
对联句脚对马蹄韵的运用,有正格与变格之分。
句脚平仄完全符合马蹄韵要求者,为正格。
每边两句的句脚平仄,其正格是“平仄,仄平”。
有一点必须强调,不管是短联还是长联,上联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句的句脚必须是平声。这已成为一个定例,在通常情况下是不能违反的。

马蹄韵的运用,除了句脚规则而外,还应包括句中规则。因为句中平仄的安排受句脚平仄的制约。这就使之与句脚规则成为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不能割裂。
所谓句中规则,就是句中平仄交替的规则。平仄交替的规则比较简单。如果是五、七言句,便与律句相同,且无正格与变格之分。

五言律句,只有四种类型。两种为仄收(末一字为仄声)句: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两种为平收(末一字为平声)句: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因为后两种与前两种正好相反,所以只要记住前两种,后两种便可以推出来了。
平时出句,你可以出上联,也可以出下联,咱们初学,就按这个格式来
五言句,四种

七言只是在五言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字,其平仄也只是在五言的基础上加上两平或两仄。其规律是:五言句首之字为平声者,则于其前加两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言句首之字为仄声字,则于其前加两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把四句的括号都去掉,就是七言律句了。鉴于后两种与前两种正好相反,也只须记住前两种,后两种就可以推出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中间有三平或三仄相连,因诗律本来如此,就马蹄韵来说,可视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一种变通使用,不作正格与变格区分。
如果中间之三平与三仄又可以分作两个节奏,则与马蹄韵相合更不成问题。

对于律句中的平仄,古人有所谓“一三五不论”(五言为“一三不论”)的说法,意思是说七律的第一、三、五字(五律为第一、三字),可平可仄。
这种说法《切韵指南》后有载,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和《诗词格律》两书,均有专节评论,这种概括,对初学者可能有些帮助,但也引起一些误会。
因为仄收的律句确实如此,平收的律句则不然:“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五律为第一宇)必须是平声,否则就要犯孤平(除句脚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五律为第三字)必须是仄声,否则就会出现三平尾(亦称“三平调”,即句末三字为“平平平”)。“
”)。“孤平”与“三平尾”,律诗不允许,对联允许。不过
三仄尾有一个是入声字,这个是一种情况
另一种情况是作者为了强调什么,
咱们初学,尽量写合律的句子吧?先把基础打好。
由于上下联平仄是对立的,因此,上联为仄收句时,下联相应的部分就为平收句。
五言联与七言联,因每边只有一句,上联仄收,下联平收,比较固定。
每边多句者,因有一个句脚平仄应合马蹄韵的问题,就要视情形而定。
三仄尾有一个是入声字,这个是一种情况
另一种情况是作者为了强调什么,
咱们初学,尽量写合律的句子吧?先把基础打好。
上联都是仄收,比较固定,就是孤平大家注意一下就是了
所以要留意入声字,要是比赛,因入声字没留意,就吃亏了

四言句有“平平仄仄”与“仄仄平平”两种(因可平可仄部分引起的变式,包括在这个范围之内,无须另行列出。下同),配套使用。例如:

  椒花献颂,
  --••
  柏酒迎春。
  ••--

  三言句有四种。其中“平平仄”与“仄仄平”配套使用。例如:

  山前石;
  --•
  竹下风。
  ••-

  “平仄仄”与“仄平平”配套使用。例如:

  三尺剑,
  -••
  五车书。
  •--

  二言句有四种。其中“平仄”与“仄平”配套使用。例如:

诗癖;
  -•
  画痴。
  •-

  “仄仄”与“平平”配套使用。例如:

  岳峻;
  ••
  湘清。
  --

  一言句有两种,配套使用。例如:

  地;
  •
  天。
  -

  前面所谓“配套”都是按独立成联时句脚上仄下平的次序来安排的。若不独立成联而只作联句的一部分(比如在联中用作领字)或者作多句联中的一句来使用,就不都是如此了。其规律是:若上联用仄收句的,下联相应位置上就用平仄相反的平收句;若上联用平收句的,下联相应位置上就用平仄相反的仄收句。六言或八言(含八言)以上的句子,一概如此。

  所谓“六言或八言以上的句子”,是指一个字数在六个或八个以上,中间虽可作节奏性的停顿,却不能截然断开的句子。

  六言句的基本平仄有“仄仄平平仄仄”与“平平仄仄平平”两种,且多作“二四”节奏。如某酒店联(平仄只标标准式,下同):

  铁汉——三杯软脚,
  ••  --••
  金刚——一盏摇头。
  --  ••--

  有些六言句作“一五”节奏。如某油店联:

  本——脂肪之液体,
  •  --•••
  为——斥卤所生成。
  -  •••--
有些六言句作“四二”节奏。例如:
白雪阳春——怡意;
  ••--  -•
  高山流水——洽情。
  --••  •-

  有些六言句作“二二二”节奏。例如:

  鹱翥——鲸嬉——蚌集,
  ••  --  ••
  蓬莱——方丈——瀛洲。
  --  ••  --

  有些六言句还可作“五一”和“三三”节奏。作“五一”节奏者未见其例;作“三三”节奏者,容易截然断开,这里不再列举。

  八言以上者,每一种都可以象六言句那样按不同的节奏来停顿。字数越多,可停顿的方式越多。下面只选择八言、十言和十三言,各举一例。

  八言句,如金诚夫等挽王芸生联:

  为祖国——抛赤胆忠心。参政务,察民情,驱彩笔,著雄文,毕其生劳绩卓著。万众共
  -••  •••--
长征,看大地回春,虎跃龙腾,正有待高歌猛进。
  论私谊——是良师益友。律己严,待人宽,治学勤,任事勇,数十年启迪殊多。一朝成
  •--  ---••
永诀,对满梁落月,抚今感旧,焉能不意恸神伤。

  此联总体上是不合马蹄韵的。上下联首句皆为八言,“三五”节奏。前三字均合三言句律。后五字中,两联首字上联本当为仄,下联本当为平,因皆可平可仄,上联为避五仄连用,用了平声字“抛”,下联为避五平连用,用了仄声字“是”,仍合五言句律。不过因前三字作了节奏性停顿,后五字之首仍按原平仄用字也完全可以。

  十言句,例如:

  李谪仙——欲以千金裘换酒,
  ••-  ••---••
  陶彭泽——不为五斗米折腰。
  --•  --•••--

  此联可分为“三七”节奏。上下联前三字平仄皆合三言句律。后七字上联合七言句律;下联首字可平可仄,当平而用仄声字“不”,不算破律,唯倒数第二字当平而用了仄声字“折”使全句犯了孤平。但“不为五斗米折腰”为一成语,无从更改,尽管用“折”字与七言句律不合,只好听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主题
35

254

帖子

0

精华

810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3466
经验
195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6
8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00:20 | 只看该作者
十三言句,如朱仙镇岳飞庙联:

  若斯里朱仙不死,知当日金牌北召,三字含冤,定击碎—你这—极恶滔天—黑心宰相;
                       --• -- ••-- --••
  倘比邻关圣犹生,见此间铁骑南旋,万民留哭,必保全—我那—精忠报国—赤胆将军。
                       ••- •• --•• ••--

  从句内应平仄交替上看,下联完全合三言、二言与四言句律,上联后八字即“四四”两节亦合四言句律,“黑”字位虽当平而用仄,因本可平可仄,无妨;唯“三二”(即“定击碎——你这”五字)两节,全是仄声,不仅联内无平仄交替可言,与下联亦无平仄对立,应作破律看待。若将“定击”与“你这”改为平声,就合律了,但内容上恐怕又难以照顾。

  五言句与七言句,如果不能按律句通常节奏停顿者,亦可根据实际情况按非通常节奏停顿。如“对雕栏玉砌”句,可作“对——雕栏玉砌”(一四节奏)停顿,平仄就按一言句和四言句标示作“仄——平平仄仄”。 “是何时崔颢题诗”句,可作“是何时——崔颢题诗”(三四节奏)停顿,平仄就按三言句和四言句标示作“仄平平——仄仄平平”。

  总而言之,不管碰到多长的联句,按节奏能分成几言一节,就按几言句的平仄规律处理。一副对联完全分断为若干长短不同的句子,其平仄的处理,这条原则也适合。

  把句中规则列入马蹄韵的范围,整个对联平仄的运用,就可统以“马蹄韵”三字言之,其规则也简单分明而又容易掌握了。

今天的作业:
什么是入声字,入声字有什么特点,简述你对入声字的理解。
发在阅读作业本里

(1)入声字:
       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到了元代时,平声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就是现在的一声和二声,上声有一部分字归并到去声里,剩下的是现在的三声,去声和由上声归并的一些字是现在的四声,古代的入声在元代时分化到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当中。所以现代汉语北方方言没有入声。现在“普通话”即标准现代汉语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所以普通话没有入声这个声调。   古入声字,有的方言今仍读入声。如广州、上海、苏州、南京、太原、张家口等;有的方言这类古入声字,今不读入声,分别归到其他声调里去了。古入声字,郑州今大部分归阴平,少部分归阳平,重庆今归阳平,普通话分别归入今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为便于查检,本表入声字按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次序排列。古代汉语中的发音声调,现代汉语北方方言已经基本消失。汉语其他六大方言中均有保留。北方方言中江淮次方言如南京话也保留了入声字。
(2)入声字特点:
        既是一种短促音,也是一种独立调值。
若是粤语,存在有ptk三种韵尾,是入声的完整形态。若是吴方言、闽方言,则大多只保留有短促的特点,而韵尾消失,变为喉塞音。若是湘方言,则连短促的特点都消失了,只表现为一种独立调值。而在西南官话中,入声几乎全部并入阳平。在汉语普通话中,入声分别派入平声、上声、去声中。

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入声的话,以下这段话说得很好——

  古人曾试图描写所谓“入声调”的调值,唐释处忠称“入声直而促”,明释真空称“入声短促急收藏。”后世专家多承之,分汉语声调为“促声调”和“舒声调”。由此,阐释汉语四声的性质便采取两套分析标准:平、上、去三声以音高为标准;入声以音长为标准。然而:第一,各取标准分析同一语音现象,方法欠妥当,结论难成立;第二,古今汉语声调基于音高,入声“短促”,非声调特征,“急收藏”更说明是韵母结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主题
35

254

帖子

0

精华

810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3466
经验
195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6
9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00:22 | 只看该作者
预二期第三讲

上节课我们已讲了如何分辨四声和平仄,今天,我们来重点讲下联律和对仗,在讲联律之前,我们先熟悉与对联概念相关的几个名词。

一、对联常用术语
1、联语: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2、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3、字: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八字;“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十四字;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一百八十字。
4、上联:对联的前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先为上,故先书的部分为上联。上联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对头等。
5、下联:对联的后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后为下,故后书的部分为下联。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比、对母、对尾等。
6、句脚:多分句组成的对联中,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为“句脚”
7、联脚:无论上联还是下联,最后一个分句的尾字称为“联脚”,单句联的句脚也就是联脚。有人曾用联脚概念出一个句子: 出句:对联有脚不能走。
8、成联:上下联完整的称为“成联”,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成联称为“自撰联”。
9、出对句:应对游戏时,先写成的一句称为“出句”,根据出句而应对成的一句称为“对句”。出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
10、横批:对联还常常有横批,就是张贴在壁柱间横眉上、对全联的意思带有补充、概括、提高作用的总结性文字。一般是四个字,古时横批都是从右自左书写,为了适应或者迎合现代人阅读习惯, 新式张帖法多数将横批从左自右书写。
横批应当与主题内容相关,尤其应当精炼,也应当考虑平仄交替。横批的字词和内容还应避免与上下联简单地重复。横批应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应当是画蛇添足。
“横批”之“虚额”:不直书地名,或用典,或拟景,更具文采的横额,如南昌滕王阁的“仙人旧馆”,《红楼梦》中的“有凤来仪”、“杏帘在望”;“横批”之“实额”:直书该处地名、店名的横额,如“黄鹤楼”、“同仁堂”
11、短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四至九字的联语。
12、中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在十至二十之间的联语。

咱们再细说一下上一讲的内容:
联律通则(修订稿)第十条 避忌问题。
⑴忌合掌。
⑵忌不规则重字。
⑶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另一个也是特殊格式:
上联 平平仄平仄
下联(仄)仄仄平平
五言联律,共计以上四种。

七言联,只是在五言联前面加了两个字,如果五言前两个字是平平,七言只是在其前面加了两个仄仄,也有四种格式:
正格1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金沙水拍云崖暖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大渡桥横铁索寒

正格2
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 五岭逶迤腾细浪
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乌蒙磅礴走泥丸

变格:
上联:(仄)仄(平)平仄平仄,
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还有两点要说下
第一,根据中华联律通则,对联不忌孤平,但我一直认为必须尽量避免 。
第二,对联的联律不同与格律诗的诗律的地方是,对联不存在对句救。
上联出律,对方无义务帮你救过来的哦。所以说对联没有所谓的拗救,不管是本句救和对句救。对联是没这些的,
另外,我们说过,对联可以有三仄尾的
例如郑板桥题联,月来一地水,这个就是典型的三仄尾。中华《联律通则》修订稿,也承认了上联三仄尾是允许的。

六言联的联律,就是把七言联去掉第五字即可。
这里特别提一下六言联平起的联律:
上联:平平仄仄平仄
下联:仄仄平平仄平
这个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我们学习对联首先要学习这些符合联律的联。
特别是在学习对联之初,以正格为主比较容易把握。
对联也有比较特殊的联律,如
上联 平平平平平仄
下联 仄仄仄仄仄平

也有另外两点需要告诉大家。
第一,关于散联。对联和诗一样,诗有古风之说。古风没有格律要求;有的对联同样也是这样。也没有联律的要求,有的人把这些不合联律的联,叫散联。
例如:
醒时唯见假 假而不虚;
醉里方悟真‘真又成空。
这一联就属于这样的散联。强调一下,咱们学习对联首先要学习符合联律的联。
第二,对联中也有特殊的格式,咱们预科不作讨论。

作业:试用群里同学们的网名做对课练习。最少对20个。注意,是对课,不是对句
对课:旧时私塾中的一种功课,即对对子,是学习词句和准备做诗的一组练习,要求是词类相对,结构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主题
35

254

帖子

0

精华

810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3466
经验
195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6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5-10 02: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子明 于 2013-5-16 01:17 编辑

作业:试用群里同学们的网名做对课练习。最少对20个。注意,是对课,不是对句

1  水千寻--风万里
2 山水放歌---田间漫步
3  一缕风---千丝线
4  无痕----有印
5  麦田山---桃花岛
6  皑雪纷飞---红梅绽放
7  眠云卧石---饮露餐风
8  砚田闲耕---诗海畅游
9  清风素月---碧海蓝天
10 白月亮---绿草坪
11 月光依依---星海脉脉
12 小溪拾贝---大海泛舟
13 离歌一曲---浊酒千杯
14  逸轩---闲室
15 溪桥细柳---梦里红尘
16  雾锁秋心---云开碧海
17 青草---彩虹
18  微雨飞燕---轻风舞蝶
19 幸福天使---活泼少年
20  清蝉玲珑---垂柳摇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主题
35

254

帖子

0

精华

810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3466
经验
195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6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00:51 | 只看该作者
当句对的各种形式   
1、并列结构的当句对   
常见的当句对是并列结构的互相对应
在上节课的讨论中,我们已经知道,只要同为并列结构,即便结构内部存在不同词性也是可以相对的。   
如“言论文章”对“丰功伟业”,用当句对规则来解释就是:上比 言论 对 文章,下比 丰功 对 伟业   
只要能形成这样的“句中自对”,联律也认为这是一种工整的对仗
但如果下比的“丰功”改为“功勋”就不工整了   
因为“功勋”并列结构不能与“伟业”偏正结构形成自对。   
两个字的并列词组相对是当句对的最小单位
如大观楼长联中的一个对仗句:
  喜茫茫空阔无边
  叹滚滚英雄谁在   
比“空”对“阔”,下比“英”对“雄”,形成句中自对.因此,“空阔”、“英雄”尽管词性不同也可以放在上下联的相同位置。   
用词组结构来解释,就是“两者同为并列结构”。   
我们在举两个例子
  南拳北腿
  短剑长枪
(上联“南拳 对 北腿”,下联“短剑 对 长枪”)
七零八落
东倒西歪
(上联“七零 对 八落”,下联“东倒 对 西歪”)   
2、连续的并列结构也称连环自对。   
安公子花 朝白/午红/暮紫
虞美人草 春青/夏绿/秋黄   
3、不等字当句对。尽管字数不等,但只要自对的两个部分是相同结构的词组或句式即可。   
风正民心顺
人和国事安
(“风正”对“民心顺”)
 (“人和”对“国事安”)
4、隔词、隔句当句对。如:
是一原非一
无为便有为   
   是一、非一自对
无为、有为自对
山高人自小
雾乱景犹迷
山高、人小自对
雾乱、景迷自对
隔句自对常见于长联中,如大观楼长联,大家都读了清联300,不妨再看一下   
趁蟹屿螺洲 梳裹就风鬟雾鬓 更萍天苇地 点缀些翠羽丹霞
尽珠帘画栋 卷不及暮雨朝云 便断碣残碑 都付与苍烟落照
这里的1、3,2、4分句分别为隔句自对   
又如
世事亦何常,成固欣然,败亦可喜;
  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杨度挽梁启超联)   
上联“成固欣然”与“败亦可喜”成对,下联“人皆欲杀”与“我独怜才”成对。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用了当句对的,上下联,同位置的地方并不相对。   
那是因为句中就使用了当句对。在句中使用当句对的,上下联是可以不用考虑对仗了。不过这个仅限于成联。
我们在应对练习时还是要考虑上下对仗的
再说说对联的孤平问题,   
《联律通则》的第四条:节律对拍。
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
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第五条: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
注意,是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   
   
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
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   
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第六条:避忌问题。(1)忌合掌。(2)忌不规则重字。 (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注意 (3)   
我们看一下楹联家叶子彤先生对这几条是怎么解读的   
“节律对拍”,是指上下联句的语句节奏保持一致。节律,也称节奏、音步,即有规律的重复。   
语句节奏的确定,既可以按“声律节奏”以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个节奏。   
如五七言律句均为奇数句,故每句的尾字为单字而占一个节奏。   
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按语句中语意的自然停顿处来确定节奏点。
语意节奏与声律节奏有时一致,有时并不一致。例如,“风云三尺剑”,按声律节奏为“风云/三尺/剑”,按语意节奏为“风云/三尺/剑”,二者是一致的。   
再如,“于无声处听惊雷”,按声律节奏为“于无/声处/听惊/雷”,而按语意节奏为“于/无声处/听/惊雷”,二者是不一致的。   
“平仄对立”,是指上下联语句节奏点平仄声调相反。具体来讲,这一基本规则有三个层面上的含义。   
一是,单句联及多句联的分句,一句之内的若干节奏点上要平仄交替;   
而上下联对应的节奏点上要平仄相反。   
二是,多句联的各分句之句脚要平仄交替,一般情况下,其声调按顺序形成两平两仄的交替
但需要阐明的是,句脚按顺序形成两平两仄的交替,即所谓的“马蹄格”,不失为较佳的格式,但它绝不是唯一的。   
在楹联创作实践中还有一些其它的变格格式,如三句联上下联句脚分别为仄平仄、平仄平。   
例如,朱氏规则也是主要的格式之一,其特征是上联各句之句脚,除尾句收于仄声外,其余都是平声。   
所以,对三句及三句以下的多句联而言,朱氏规则与马蹄格是相通的、统一的。   
四句联上下联句脚分别为平仄平仄、仄平仄平等。从总结楹联创作规律性的角度来讲,不管是马蹄格、朱氏规则,或其它变格形式   
坚持“每句句脚之平仄形成音步递换”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共识的。   
三是,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
虽然历史上出现过个别相反的例证,但从当代楹联创作实践看,这已形成一种最基本的定则。   
从以上情况来看,我们了解以下三点就可以了:   
1、从《联律通则》到叶子彤的解读,都不提及对联中的孤平,应视同不忌孤平
且在众多的楹联研究中也多有认同对联中孤平的合理性。   
节律对拍”的规定,即节奏点上的平仄对立。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并牢记。
2、一般在对联网校中都会提及:初学联者从严重,中级班以上从宽。   
   
3、在对联赛事中,尽量避免孤平。换句话说,就是在正式场合应尽量注意不犯孤平。

   练笔作业:发在应对三区:
1出句:荷锄又到南山下【圣雪】
2自创一个七言自对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主题
35

254

帖子

0

精华

810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3466
经验
195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6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00:53 | 只看该作者

平平平仄仄 这个句型
对句应该是 仄仄仄平平吧
出句有时第三字和第四字互换位置
就变成了 平平仄平仄
对句也要 对应仄仄仄平平
下面说说孤平
孤平一般有两种判定方式
在 平平仄仄平 这个句型中
第一个字是不能用仄声的
除了最后一个字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就是孤平
这是第一种判定标准
第二种判定标准是两仄夹一平
当然了 对联不忌孤平
但是最好不要犯
如果犯了怎么办呢
有一种补救的办法
这个叫做拗救
本句自救
仄平仄仄平 这样就孤平了
怎么办呢
第三字换一个平声
变成 仄平平仄平
这样就避免了孤平
下面说第二种拗救
来看 仄仄平平仄 这个句式
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
这个叫做对句相救
出句变成什么样了呢
仄仄平仄仄 或者 仄仄仄仄仄
原句 仄仄平平仄 原本的对句应该是什么?
平平仄仄平吧
我们需要在第三个字上救一下
就变成 平平平仄平 了
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对联允许三仄尾而不允许三平尾了
最后一种情况
还是这个句式 仄仄平平仄
如果第三字用仄声
就变成 仄仄仄平仄 了
这样的可以救也可以不救
救的话也是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
平平平仄平
一般情况 各种拗救之间可以混用的
唐代诗人大多善于此道
宋代的 苏轼 王安石等人 也善于此道
所有的东西都是在一个句式中出现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所有的变化都是这个句式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主题
35

254

帖子

0

精华

810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3466
经验
195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6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01:11 | 只看该作者
其它变格形式,坚持“每句句脚之平仄形成音步递换”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共识的。
三是,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
虽然历史上出现过个别相反的例证,但从当代楹联创作实践看,这已形成一种最基本的定则。

从以上情况来看,我们了解以下三点就可以了:
1、从《联律通则》到叶子彤的解读,都不提及对联中的孤平,应视同不忌孤平。
且在众多的楹联研究中也多有认同对联中孤平的合理性。
但在孤平句式中不能违反“节律对拍”的规定,即节奏点上的平仄对立。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并牢记。
初学联者从严,中级班以上从宽
2、在对联赛事中,尽量避免孤平。换句话说,就是在正式场合应尽量注意不犯孤平
对联的结构,即联句的搭配和排列,也就是上下联的文法结构必须相互照应。
相互对称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如此等等
联句结构之优劣,决定对联的成败所以,
完整地组织联句,有利于突出主题,使对联富有艺术感染力,是撰写对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练了几天,不知道大家练的怎么样了
请看峨媚山圣积寺联:
半天——开佛阁
平地——见人家
出句和对句都是由一个双音节偏正结构和一个三音节动宾结构组成
其意义单位和节奏单位一致,使人读之上口,不失为一副佳作。
杭州龙井园有一副对联:
诗写——梅花月
茶煮——谷雨春
再看:
勤劳门第春来早
和睦人家燕去迟“春来早”和“燕去迟”都是“主——谓——补”结构。
村中老媪嗜评书 (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联词性、平仄都合乎要求,它能否算是一幅对联吗?
我相信大家的回答是:不能。因为它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上下句的内容毫无瓜葛,没有一点联系
因为一幅对联除了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和谐以外,上下句还必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对联结构的一般要求:即上下联要对称、要关联,这是任何一副对联都要达到的。
但是对联的内容、句法、体式既各不相同,其结构形式自然也会有多种多样的不同。
这是我们要进一步探究的
贵州甲秀楼联:
水从碧玉环中出
人在青莲瓣里行
意义单位为一、五、一。 “水”与“人”是名词相对,“出”与“行”是动词相对。“从碧玉环中”与“在青莲瓣里”则是两个介宾结构相对,上下结构相似。
世间有佛宗斯佛
天下无桥长此桥
此联为二、二、三结构,意义单位也是二、二、三形式
但“宗斯佛”是动宾结构,“长此桥”却是“长于此桥”的省略,是动补结构
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结构偶尔不相似也是允许的。
此联节奏单位和意义一致是常例,不一致是变例。
此联节奏单位和意义一致是常例,不一致是变例。
在字数相等的基础上,出句和对句各意义单位的语法结构必须相似,方成佳构。
如杭州云栖寺联:
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其意义单位为“一三二一”。
“水”与“风”,“冷”与“香”分别为名词、形容词相对
“向石边”与“从花里”是介宾结构相对;“流出”、“过来”都是动词、趋向动词,结构也相似。
讲到第三点了吧
关于节奏的划分
大家平时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1、节奏具有随意性,可以是1-3字甚至更多。
2、领字、衬字和句首的单字节奏不拘平仄。
3、三字句和三字以上固定词组通常看作一个节奏;全平的三字句(或三字词)不宜连用。
4、四至七言联根据情况可以划分为各种字数的节奏组合。
5、八言以上通常拆分为三至七言的组合,或者划分为各种字数节奏的组合。
6、节奏点(节奏的尾字)尽量遵循交替律和相反律。
7、除固定词组和极其特殊的场合允许三平尾外,尽量避免三平尾。
对联的组织和构造,作品的各个部分的联系和安排,这就是结构问
题。
结构特点是显露在外的,所以它是作品的形成因素
但它又是由作品的思想内容决定的,不按照一定的主题要求形成的结构是没有的
另外,结构对于体裁有依从性,
所以小说、戏剧、诗歌等作品,都有别于其它自身的体裁形成的特点,对联的结构同样如此。
对联的结构问题,极少有人提及,似乎它最简单不过,无足在意
其实不然,清代赵翼在论到绝句诗歌时,曾说“也须结构匠心裁”。
对联的结构问题,显然比绝句要复杂得多,我们接着看对联结构的两个基本要求:
对称和关联
1、对称:是对联结构最基本的要求。上下两联,要求具有严整的对称美,像飞机的两翼、车的两轮一样。
如果上下联光是字数相等而句子结构不一致,那就不能做到严格的对称美
例如大文学家先生的母亲陈爱珠女士挽其夫沈永锡联:
幼诵孔孟之言,长学声光化电忧国忧家,斯人斯疾,奈何长才未展,死难瞑目
良人亦即良师,十年互勉互励雹碎春江,百身莫赎,从今誓守遗言,管教双雏

大家可能都看出此联的问题了,此联感情深挚,也有精美的词语,但从结构形成来说,却远未达到严整对称美的要求。
上联首句是动宾结构,下联首句是主谓结构,“幼诵”对“良人”,“孔孟之言”对“亦即良师”等都没有对好
我们的汉语言文字,一个词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几个字,
因此在考虑字数相等时,也要考虑词组相同只有上下联词组相同,即做到了句子结构相同,然后全联的结构才能具有严整的对称美。

2、关联:这是对联结构的第二个要求。
对联, 联的意思相近或相反
你横是不能前边大江东去浪淘尽
后边对个      从此君王不早朝吧。
水上公园寻菡萏 (仄仄平平平仄仄)
村中老媪嗜评书 (平平仄仄仄平平)
此联词性、平仄都合乎要求,它能否算是一幅对联吗?
我相信大家的回答是:不能。因为它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上下句的内容毫无瓜葛,没有一点联系
因为一幅对联除了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和谐以外,上下句还必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对联结构的一般要求:即上下联要对称、要关联,这是任何一副对联都要达到的。
但是对联的内容、句法、体式既各不相同,其结构形式自然也会有多种多样的不同。
这是我们要进一步探究的
今天先说到这
作业:
“不论几言,发五句分析 到自己的作业本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主题
35

254

帖子

0

精华

810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3466
经验
195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6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5-16 01:29 | 只看该作者
入声字讲义
从入声到入派三声到派入四声,基本是按一定规律进行的,其规律大概有如下几个:        
一:声母b、d、g、j、z、zh读成阳平的如“白、笛、国”等为入声字。惟独“鼻”古为去声,“雹、甭、咱”古是平声。        
二:vn韵母为古入声,惟独“靴、瘸、嗟”例外。       
三:凡声母h、zh、ch、sh、r与uo相拼的字,都是入声字。如“豁、活、拙、酌、桌、戳、说、若”等。   
四:a与f、z、c、s拼都是入声,如发、砸、擦、洒。(“仨”字例外)         ia和q拼都是,和x拼惟独“霞、虾、暇(含“瑕、遐等”)不是,和j拼惟独“夹、甲、戛”及其形声字是。            
五:凡声母d、t、g、l、z、c、s与韵母e相拼的字,都是入声字。如“得、特、割、乐、泽、策、色”。 he中除了“禾、何、河、贺”及其形声字外都是。          “e“平声中除了“额”字外没有入声,上、去中除了“饿”字外都是入声。
六:ie韵母与b、p、m、d、t、n、l拼都是入声,惟独“咩”不是,是古平声。jie平声中除了“皆、街、嗟”外都是入声(只说平声)。qie中除了“茄、且、趄”外都是入声(含上、去)。xie平声中唯“歇、挟、撷、协”(只说平声)。ye中除“耶、爷、也、椰、夜、野、冶”外都是入声(液、掖、腋三字也是入声,这里不从“夜”字,是特殊情况)。        
七:xi中阳平为入声,阴平惟独“昔、夕、析、悉、息”和其的形声字及“吸、翕、锡”是。shi中阳平除“时”外都是,阴平惟独“湿、失、虱”是入声。
八:fu中“复、伏、服、绂、副(含富、福、幅形声字)”及形声字是。shu中“赎、孰、束、叔、属、蜀、术”及其形声字是。    
九:形声字有入声的几乎都是,如“白”字是,“百”“柏”都是入声。而会意字不是。如“立”字是,“泣”是形声字,是入声,而“位”字是会意字就不是入声。有的是经过文字变化其形声音符生僻了,如“滴、嫡、嘀、谪、摘”“副、富、福、辐”“插、锸”等也是入声(勺古读shuo音)。那么“芍”字也是入声。另外,东、冬、江、阳、真、文、元、寒、删、先、庚、青、蒸、侵、覃、盐、咸诸韵部到今韵没有入声。即:vn、un、an、en、in、ang、eng、ing、ong为韵母的字里没有入声。
 十:其余没有明显规律的平声字如下:        
俗屋秃扑突忽出骨哭躇凸    
颐积击踢匹漆七只逼一批劈吃    
拍刮拉插压八察滑刷杀匝挖    
舌缩托郭割黑壳活撮跌脱勺        
这些没有明显规律的入声派平字一般有几个原因,一个是来自象形或会意等造字法,如“凸”字,所以感觉没有规律。二是古今读音发生了变化,如“滑”,本是从“骨”得音,《史记》里的《滑稽列传》正读是要读“gu,ji”的。还有“俗”从“谷”,“扑”从“卜”等。在一个就是字型简化变化的原因。如“烛”字本来是从“蜀”得音的,写做“T”,简化后才成“烛”的。所以要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那么这些所谓“没有明显规律”的字就几乎都有规律了。当然也肯定有一些个别现象,没有个别也是不现实的。
今天的平声字中的入声字,属于阴平的约点三分之一,属于阳平的约占三分之二。所以,记住阳平仄声字很重要。我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上述规律的第一条,因为只要记住这短短的一句话,一半的阳平仄声字就记住了。
另:
凡是阳声韵都不可能是入声字。阳声韵是指韵母的结尾是“n”、“ng”的,所以凡是韵母中有an、ang、in、ing、en、eng、on、ong,等等,均不可能是入声字。因为有这些韵母的字,读音均不可能“诎然而止”那么短促。运用此排除法,可以排除一大批字。
入声字辩认法
1.普通话收n、ng的平声(阴平、阳平)的字不是入声字。
2.以b、d、g和j、z、zh为声母的阳平字皆入声(xué和fá为入声)
。个别读音不同是语音变化的缘故,仔细体会或许就可以能体会出来其规律。还可以反推,如看上面第一条“酌”是入声,那么“勺”也是入声(勺古读shuo音)。那么“芍”字也是入声。另外,东、冬、江、阳、真、文、元、寒、删、先、庚、青、蒸、侵、覃、盐、咸诸韵部到今韵没有入声。即:vn、un、an、en、in、ang、eng、ing、ong为韵母的字里没有入声。
 十:其余没有明显规律的平声字如下:        
俗屋秃扑突忽出骨哭躇凸    
颐积击踢匹漆七只逼一批劈吃    
拍刮拉插压八察滑刷杀匝挖    
舌缩托郭割黑壳活撮跌脱勺        
这些没有明显规律的入声派平字一般有几个原因,一个是来自象形或会意等造字法,如“凸”字,所以感觉没有规律。二是古今读音发生了变化,如“滑”,本是从“骨”得音,《史记》里的《滑稽列传》正读是要读“gu,ji”的。还有“俗”从“谷”,“扑”从“卜”等。在一个就是字型简化变化的原因。如“烛”字本来是从“蜀”得音的,写做“T”,简化后才成“烛”的。所以要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那么这些所谓“没有明显规律”的字就几乎都有规律了。当然也肯定有一些个别现象,没有个别也是不现实的。
今天的平声字中的入声字,属于阴平的约点三分之一,属于阳平的约占三分之二。所以,记住阳平仄声字很重要。我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上述规律的第一条,因为只要记住这短短的一句话,一半的阳平仄声字就记住了。
另:
凡是阳声韵都不可能是入声字。阳声韵是指韵母的结尾是“n”、“ng”的,所以凡是韵母中有an、ang、in、ing、en、eng、on、ong,等等,均不可能是入声字。因为有这些韵母的字,读音均不可能“诎然而止”那么短促。运用此排除法,可以排除一大批字。
入声字辩认法
1.普通话收n、ng的平声(阴平、阳平)的字不是入声字。
2.以b、d、g和j、z、zh为声母的阳平字皆入声(xué和fá为入声)
3.韵母是üe的字为入声字。
4.zh、ch、sh后面的韵母是uó的字为入声字。
5.b、p、d、t、n后面的韵母是ie的字为入声字。
6.d、t、n、l、z、c、s后面的韵母是e的字为入声字。
7.z、c、s、f后面的韵母是a的字为入声字。
8.以下56个阴平和28个阳平字为入声字,编成两首顺口溜如下:
《郭都督吃粥》
郭督托钵吃鸽粥,屋里瞎摸汁泼出;
脱织拍膝拨滴吸,摘秃摔屐檫迹哭。
虱湿激击揭掏扑,疙凸逼缩掐压突;
胳屈拉接刮剥漆,拆切插楔挖塌窟。
《十媳袭貉》
十媳拾石袭黠貉,匣斛席膜辖活鹄;
误食咳壳舌浸蚀,额翮习檄察实俗。
9.以下34个单字为入声字:
一 壹 八 捌 七 柒 只 喝 噎 咄 唧 撮
揖 缉 沏 麯 锅 锡 戌 戚 聒 杀 刷 剳
失 墼 杓 勺 赎 秫 涸 曷 挼 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主题
35

254

帖子

0

精华

810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3466
经验
195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6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00:08 | 只看该作者
第一节:字数相等
 传说袁世凯死翘翘的时候,民间有位老学究,给袁世凯题了一幅“挽联”:
 中华民国万岁
 袁世凯千古
 这幅“挽联”,不但在文字表面上,用淋漓尽致的口气,表达了老百姓对袁世凯的痛恨,更利用对联的特殊形式【它本身不是对联】,暗讽:袁世凯“对不住”中华民国。
 这个“对联的特殊形式”,就是指对联的第一要素:字数相等。
 “袁世凯”是3个字,对不住“中华民国”4个字。
 字数相等,当然是指下联的字数,必须要与上联相等了。
 那么上、下联究竟各几个字,才可以称为对联呢?
 清咸丰年间,有人出一上联求对,只有一个字:“墨”。对者颇多,但最后获得一致好评的,是:
 墨
 泉
 墨,上黑下土;泉,上白下水。颜色加五行,合乎自然。这个称为对中对,据说是王熙芝父子佳构。王熙芝羡王羲之之墨,也是佳话了。
 一字联并不多见,因为不容易有意境,所出多为拆字类。
 二字联多一些,比如:
 色难
 容易
 据说是纪晓岚对乾隆。
 乾隆有一天拿论语中的“色难”出句,朝上没人出声。乾隆把目光投向大学士纪昀,晓岚脱口说:
 “容易。”
 乾隆板着脸问:
 “容易?容易你对个看看?”
 纪晓岚答道:
 “臣正是以容易对色难。”
 乾隆稍一思索,哈哈大笑。
 日圆
 风扁
 福建莆田戴大宾13岁时,某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想试他的才气,对他说:
 “我出个对子你对对看:日圆。”
 戴大宾歪头想了想,答道:
 “风扁。”
 客人奇怪地问:
 “何以风是扁的呢?”
 戴大宾嘻嘻笑着说:
 “风见缝就钻,不扁怎么钻得进呢?”
 三字联就很普遍了,因为人名、地名、动物名、植物名、词牌名、戏曲名等等,很多都是三个字,构成佳对的话,是非常有趣的。
 孙行者
 祖冲之
 二十世纪40年代,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曾在试卷中出了一道对联题,上联为“孙行者”。
 最佳下联为“祖冲之”,祖、孙同为五常之序,冲、行表示脚的动作,之、者都是虚词。
 其次为“胡适之”。胡、孙为姓,可以谐音猢、狲,适、行都表示走,之、者为虚词。
 还有一些例子,如:
 白马寺|黑龙江
 独角兽|比目鱼
 丹顶鹤|白头翁
 狗尾草|鸡冠花
 三岔口|十字坡
 四字联主要是成语、典故、集句、戏曲名等,如: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撕心裂肺|捶足顿胸
 曾三颜四|禹寸陶分
 行千里路|破万卷书
 持山作寿|与鹤同侪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对联,以五字联和七字联居多,这是因为对联与格律诗的渊源所致。
 六字联相对来说比较少些,通常是与四字联一起,并成十字联,这与四六骈文体有着莫大的关系。
 八字联通常为四四句式,承接了古体诗的风格。
 九字联多为四五句式,或五四句式,一些还带有歇后语的意味。
 十一字联比较多见,通常为四七句式或七四句式。
 ……
 目前最长的对联,以钟云舫在狱中创作的《江津临江楼联》为著名精品,上、下联合计1612字。
 陈聚仁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所作的长联,已经达到2000字了。
 而鞍山市奇人赵晓光,一部长达66666字的特长楹联《爱我中华》,更是创造了楹联史上的奇迹。
 所以说,对联的字数并没有什么限制。但无论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保持一致。
作业:对句(暂不要求平仄):
1、花
2、树木
3、青玉案
4、瞒天过海
5、山高皇帝远
6、半夜归来雨急
7、雷锋塔下夕阳好

第二节 词性相当(上)
一、词性概述:
 纪晓岚自幼聪敏,有神童之称,他的老师石先生很喜欢他。
 由于功课毫无压力,他便偷闲喂家雀玩,把砖墙撤一砖洞,放入家雀用砖堵上。
 石先生知道后,怕他不务正业,便将家雀摔死又放入洞中,然后再堵上,并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纪晓岚看见上联,知是石先生所为,便在旁续对: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看到后大为恼火,找来晓岚,责问他为何辱骂先生。
 纪晓岚不慌不忙地辩解道:
 “我是按先生的上联对的呀!这样对有何不妥?”石先生无言以答,拂袖而去。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这个典故,后来用以嘲笑“为工而对”的酸秀才,也成为“无情对”的范本。
 但同时,这也说明对联对“对句的词性”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细|粗:表示外形(或质地)的形容词;
 羽|毛:表示动物形体的名词;
 家禽|野兽:表示动物种类的名词性偏正词组;
 砖|石:表示建筑材料的名词;
 后|先:表示时间顺序的副词;
 死|生:表示生命状态的动词(或形容词)。
 对联的基本要求:
 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二、实词之名词对
 名词,是对联中分类最为详细的一类。
 小翰林,穿冬装、执夏扇,一部春秋可读否? 【太监总管】
 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乎? 【纪晓岚】
 1.天文类(天体与气象):
 如:日月星空、风雨雷电、云雾虹霞、雪霜冰雹、露气烟火、瘴霰霓雯、潮汐霉霾、海市蜃楼……
 阿兄门外邀双月 【苏小妹】
 小妹窗前捉半风【苏东坡】
 2.时令类(时间与节令):
 如:年月日时、春夏秋冬、世纪代季、廿四节气、晨昏朝夕、寒暑伏腊、辰刻分秒、逆塑望晦、昼夜晚午……
 日临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陈生】
 风起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李生】
 3.地理类(自然环境):
 如:江河湖泊、山川峰峦、林沼泽水、城廓乡村、波涛池岸、岛屿沙滩、泉溪涧壑、县邑郡镇、田垄阡陌、石崖道路、港埠津汊……
 苗寨黔山黄果树,酒乡赤水 【贵州】
 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 【四川】
 4.建筑类(门户与宫室):
 如:楼台房舍、宫殿阁宅、篱馆台榭、驿斋庭院、栏杆檐壁、梁柱阶牖、砖瓦井窗、街巷店铺、庙观寺庵、仓库坛屯……
 庵中少客风敲户
 寺内无灯月照窗
 5.器物类(行寝厨军祭作):
 如:舟帆车辇、席枕榻簟、帷幄屏帘、杯壶斛樽、锅碗瓢盆、辔绳鞍鞭、干戈刀剑、香烛炉灯、镜尺筐箱……
 锅漏漏干船漏满
 灯吹吹灭灶吹燃
 6.衣饰类(服装与饰品):
 如:衣裳衫裤、巾冠带靴、盔甲扇杖、环佩钗簪、履屐袍缨……
 赵云登场,盔明甲亮银枪颤
 关羽行兵,冠紫袍青赤兔飞
 7.餐饮类(酒食与饮料):
 如:酒酿茶茗、糕点饭浆、油盐酱醋、羹汤粥脯、沽酎醅醪、米面包粉、笋蔬菜肴……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几杯茶去
 劳力苦、劳心苦,苦中作乐,再拿一碗酒来
 8.动物类(禽畜鸟兽虫鱼):
 如:鸡鸭鹅鸽、牛马羊猪、燕莺鹤鸿、虎龙豹罴、鲍鲨鲤虾、蝶蜂蝉蝇……
 牛头且喜生龙角 【僧人】
 狗嘴何曾吐象牙 【于谦】
 9.植物类(花草与果木):
 如:梅兰竹菊、松柏杨柳、桃杏李梨、荷桂栀榴、橘柑橙柚、苗麦稻禾……
 因荷而得藕 【李贤】 (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 【程敏政】(有幸不须媒)
  10.形体类(五官肢体内脏):
 如:眼耳口鼻、手腕臂肘、肩背腹胸、足爪趾膝、心脑怀腑、肝胆肠胃、皮毛羽翼、头发须眉、身体肌肤、骨肉牙齿、蹄角鳞翎……
 油蘸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11.修养类(言行情感道德):
 如:功名利禄、七情六欲、心性品行、宠辱梦幻、歌舞才志、言论辞语、吟笑恩怨、宴游醉怀……这类词有时候可以做动词。
 一心守道道无穷,穷中有乐
 万事随缘缘有份,份外无求
 12.伦常类(称谓与称呼):
 如:三纲五常、亲戚朋友、渔樵耕读、尼僧道俗、神仙圣坚、伴侣伉俪、儒道佛法、孤寡鳏偶、翁叟媪婆、兵农商贾、王侯将相……
 稻草扎秧父抱子
 竹蓝提笋母怀儿【熊延弼】
 13.代名类(人称疑问代词):
 如:吾余予我、自己人或、君子尔汝、谁孰哪何、你他众独……
 熟视无睹,诸君尽管贪污作弊
 有口难言,我辈何须民主自由
 14.文具类(文房与雅致):
 如:笔墨纸砚、琴棋书画、轴卷幅幛、简册策翰、笛箫管弦、印签筒毫、剑笙瑟钤……
 天为棋盘星为子,何人能下?
 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敢弹?
 15.文学类(仕途与才学):
 如:旨敕诏诰、疏谏表章、典籍集策、礼制令符、经约论缄、诗词歌赋、碑碣谣篇、图画咏颂、风雅骚辞……
 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
 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16.方位类(方向或位置):
 如:东南西北、前后左右、上下里外、边际疆界、中涯头脚、腰半内间……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17.颜色类(五光十色):
 赤红粉朱、殷橙黄金、绿碧黛青、玉靛紫赭、黑暗玄淡、白银丹绯、苍翠素浅、缁皓黔彩……
 黑白不分,教我怎知南北?
 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18.数字对(自然数序数):
 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兆亿零、无半独孤、单匹寡只、双对偶两、俩相再又、满全诸众、群数重具……
 独庙孤山,一将军单枪匹马
 夹江两岸,二渔翁对钓双钩
 19.干支类(天干与地支):
 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半夜生孩,子亥二时难定
 百年匹配,酉巳两命相当
 20.人名类(专有名词)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
 21.地名类(专有名词)
 马当牛行归鹤壁 【北山高卧】
 龙须虎跳至燕山 【胡有章】
 22.当句类(词组中互对):
 a.同义对:
 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
 国家期得士,桃李不言
 b.反义对: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毁誉而今判伪真
 c.连绵对:
 桃花红压玻璃水
 萍藻深藏翡翠鱼
 d.叠字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以上分类还可以分得更细。
【附】名词的门与类
 在以上的22个名词类别中,通常分为10个门:
 一>天时门:天文|时令
 二>地势门:地理|建筑
 三>生活门:物器|衣食|餐饮
 四>生物门:动物|植物
 五>身心门:形体|修养
 六>称谓门:伦常|代名
 七>人文门:文具|文学
 八>形态门:方位|颜色|数字|干支
 九>专名门:人名|地名
 十>当句门:正对|反对|叠声|连绵
作业:对句,要求以名词为重心来对:
一、天文:杏雨捕风捉月影(今)
二、时令:晨风拭泪抚梨花
三、地理:云海锁峰箫隐约
四、建筑:春风夜访寒山寺
五、器物:灯瘦桂风香瘦影
六、衣饰:燕剪衣裳谁欲嫁
七、餐饮:醋酸醒酒醉
八、动物:花心蝴蝶问谁化
九、植物:日晒雨淋荷笑傲
十、形体:一念迁流猫捉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主题
35

254

帖子

0

精华

810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3466
经验
195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6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00:10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 词性相当(下)  
三、实词的分类
 实词主要包括六大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一)数词、量词、代词
 这三类词,习惯上划归到名词中,分别叫做数量名词和代名词。
 详见上面的名词分类。
(二)动词。
 动词分为以下八类:
 1.表示行为动作:
 如:吃喝玩乐、说学逗唱、听看闻尝、赞骂奖罚……
   闭门推出窗前月
   投石冲开水底天
 2.表示存在变化:
 如:生老病死、增减升降……
 3.表示心理活动:
 如:觉想望羡、喜怒爱恶、思想欲念……
 这类词有时可以转化为名词。
 4.表示祈使命令:
 如:让请求叫、托选推令……
 5.表示开始终止:
 如:开始、进行、继续、终止……
 6.表示发展趋向:
 如:来回归去、上下进出……
 7.表示可能意愿:
 如:可能或许、必须该肯、需会要得……
 8.表示判断:
 如:是。
(三)形容词。
 形容词分为以下三类:
 1.表示外貌:
 如:大小长短、高矮胖瘦、方圆直曲……
 表示颜色的一类,划规到名词中。
 2.表示性质:
 如:美丑真假、优劣好坏、正邪善恶、酸甜苦辣……
 这类词也经常转换为名词。
 3.表示状态:
 如:快慢闲静、倦急勤怠、舒畅郁闷……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武状元】(鲁肃不如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杨升庵】(狄青怎比萧和)
四、虚词的分类
 虚词主要分六大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
 1.副词
 ◇表程度的:
 很最极挺、顶更颇愈、越稍微略、几近绝别……
 ◇表范围的:
 都总共统、只仅单光、齐概相互、并对孤独、皆具俱全……
 ◇表时间频率的:
 已曾刚才、正将要就、即瞬终常、时渐向永、频偶倾顿、忽乍屡每、又复重尝……
 ◇表判断语气的:
 必须定当、准确不没、却该未合应、岂否是可、偏直许约、幸反果何、枉徒空怎、惟堪竟敢、欲拟翻转……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教胡马度阴山 【集句】
 2.介词  
   ◇表时间:
 从自打到、在当于趁、乘随赶临……
 ◇表处所方向:
 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顺……
 ◇表方式方法:
 按照依本、经据以将、 就凭用靠拿……
 ◇表原因目的:
 因由为……
 ◇表对象关联:
 对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 管、论顺连……
 ◇表比较:
 比和同与跟…… 
   ◇表排除:
   除。
 3.连词:
 和跟同与、而且及或、虽但然若、纵那因故、宁不也或……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4.助词与叹词:
 着了过所、的地得罢、之乎者也、矣焉哉欤、耶尔耳然、噫呸呀咦……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咦,哪里放炮?
 哦!他们过年。
 5.象声词:
 亦称挨声词、摹声词、状声词。
 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扑簏【朱友】
 野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朱亦巢】
作业:自拟一成联,着重注意句中词性的对应。

第四节:结构相称
  结构相称,指对句的语法结构,要尽量与出句相应。以下以成语(或习语)为例。
一、主谓结构
 主谓结构(包括主谓宾结构)属于动词性短语,有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主语表示“谁”或“什么”,谓语回答“干什么”或“怎么样”。
 痴人说梦|浪子回头
 精神抖擞|气宇轩昂
 天庭饱满|地角方圆
二、动宾结构
 动宾结构属于动词性短语,有时相当于一个无主句,谓语表示动作,宾语回答谓语“什么”或“谁”。
 附庸风雅|颠倒是非
 蹉跎岁月|整顿乾坤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三、并列结构
 并列结构属于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以上相同词性的词或短语并列构成,一般可互换位置,但涉及到时间、大小、年龄、逻辑顺序或语言习惯时,则不能互换。
 山青水秀|花好月圆
 张牙舞爪|抓耳挠腮
 东南西北|春夏秋冬
四、偏正结构
 偏正结构主要有“定名式”和“状动式”,中心词在后面,去掉修饰词后词意基本不变。
 光辉岁月|锦绣河山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惊弓之鸟|漏网之鱼
五、谓补结构
 谓补结构属于动词短语,中心词在前,补充部分说明和完善动词(或形容词)。
 慎终若始|嫉恶如仇
 飘浮不定|变化无常
 高人一等|入木三分
六、联谓结构
 联谓结构属于动词性短语,表示下一个动作是上一个动作的连续,不能颠倒,与动词性并列结构有别。
 守株待兔|打草惊蛇
 敲山震虎|混水摸鱼
 潜身远祸|触景生情
七、兼语结构
 兼语结构属于动词性短语,上一个动作的宾语是下一个动作的主语。
 饮鸠止渴|画饼充饥
 引狼入室|放虎归山
 移花接木|点石成金
◆另外还有一些复杂式和复合式的结构,可以剖析后具体分析。
◆一些结构也有其它名称,如:
 动宾式=谓宾式
 联谓式=连动式
 谓补式=动补式=中补式
【实例结构解析】
 啼月子规喉舌冷
 宿花蝴蝶梦魂香
 前二字:啼月、宿花为动宾结构。
 前四字:啼月子规、宿花蝴蝶为偏正结构。
 五六字:喉舌、梦魂为并列结构。
 后三字:喉舌冷、梦魂香为主谓结构。
作业:成语对句:
一、主谓式:嫦娥奔月
二、动宾式:摆龙门阵
三、并列式:青红皂白、咬文嚼字
四、偏正式:愚民政策
五、谓补式:肆无忌惮
六、联谓式:杜门谢客
七、兼语式:以邻为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主题
35

254

帖子

0

精华

810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3466
经验
195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6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00:13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节:节奏相应
   节奏:自然界或人文艺术界因变化而丰富进化,在包括高度、宽度、深度、时间等,多维空间内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阶段性变化,简称节奏。
 音乐中的节奏,指交替出现的、有一定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
 *对联中的节奏,指语法结构、语意逻辑上的语气停顿。
 在对联中,本句的平仄交替,上下句的平仄相谐,形成明显的强弱、长短、高低、缓急的音步,似音乐中的旋律,也称为节奏。
 节奏相应,是平仄相谐的前提。
一、二字联的节奏
 二字联的节奏有两种。
 1.一一式。包括主谓、动宾、偏正、谓补式结构等。
 揽--月|啸--风
 心--静|神--游
 杏--雨|桃--溪
 泣--尽|抚--平
 2.整体式。包括并列、联谓式结构等。
 翡翠|琉璃
 潮汐|风云
 ◆二字联并不多见,而且多数时候,一些经常被使用的二字词组,已经被认知为词语了。
 ◆以下的内容,基本上也按此论。
二、三字联的节奏
 三字联的节奏有三种。
 1.一二式。包括主谓、动宾、偏正、谓补式结构等。
 垂--杨柳|定--风波
 花--自落|凤--孤飞
 玉--蝴蝶|碧--牡丹
 悲--不语|恨--难眠
 2.二一式。包括主谓、偏正式结构等。
 春声--满|秋蕊--香
 江南--柳|陌上--花
 3.一一一式。包括主谓、兼语、并列式结构等。这里的主谓式只包括主谓宾结构,也可以划归到一二式。
 【一一一式多数时候可以把它看成整体式。四字联一一一一式同。】
 梅--弄--影|柳--含--烟
 留--客--住|念--奴--娇
 归--来--去|天--地--人
 ◆三字联也很少见,以姓名、书名、地名、药名、词牌名等专有名词为主。
三、四字联的节奏
 四字联的节奏有三种。
 1.二二式。包括所有结构。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静观--世态|细品--人生
 一轮--明月|四壁--清风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听箫--月下|把酒--风中
 移花--得蝶|买石--饶云
 凭鸿--传信|指树--为媒
 2.一三式。以动宾、谓补式结构多见。
 读--圣贤书|友--通达士
 勤--能补掘|俭--以助廉
 3.一一一一式。仅限于并列式结构。(因为有自对的原因,此式也可以划归到二二式。)
 诗--词--歌--赋|柴--米--油--盐
 ◆四字联中三一式微乎其微。常见的四字联,以成语与集句为主。
四、六字联的节奏
 六字联的结构有五种。
 1.一五式。
 泉--自几时冷起
   山--从何处飞来
 弃--燕雀之小志
   羡--鸿鹄以高翔
 2.二四式。
 静坐--常思己过
   闲谈--莫论人非
 岂可--尽如人意
   但求--无愧我心
 3.三三式。
 王右丞--多古趣
   吴道子--夺天工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4.四二式。
 以教人者--教己
   在劳力上--劳心
 竖起脊梁--立世
   放开眼孔--读书
 5.二二二式。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古道--西风--瘦马
   小桥--流水--人家
 ◆六字联以警语为主,园林其次。亦有其他类。
 ◆短联中,以五字联和七字联最常见,这主要是受到律诗的影响。
五、五字联的节奏
 五字联以二三式为主流,一四式其次,三二式、四一式比较少。
 1.二三式(含二二一式、二一二式)。
 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云霞--生/异彩
   山水--有/清音
 从来--多/古意
   可以--赋/新诗
 月斜--诗梦/瘦
   风散--墨花/香
 2.一四式。有一些易与二三式或三二式混淆。
 人--无信不立
   天--有日方明
 气--得神仙迥
   情--依节制尊
 看--花开花落
   任--云卷云舒
 3.三二式(含一二二式)。
 松鹤梅--相伴
   归来去-自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殇
 杨/三姐--告状
   李/天保--聚亲
六、七字联的节奏
 七字联的格式非常复杂,但通常以四三式为主,三四式、二五式、五二式其次。另外还有一六式、六一式等。
 1.四三式(含四二一式、四一二式、二二三式、二二一二式、二二二一式、一三三式、一三二一式、一三一二式、三一二一式、三一一二式等)。
 直上/青云-揽/日月
 欲倾/东海-洗/乾坤
 雨余/窗竹-图书/润
 风过/瓶梅-笔砚/香
 2.三四式(含三二二式、一二二二式、三一三式等)。
 非/名山-不留/仙住
 是/真佛-只说/家常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风/一家
 3.二五式。
 种竹-似培佳弟子
 拥书-如拜小诸侯
 立身-以志诚作本
 读书-以明理为先
 4.五二式。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作业:
一、自制五字成联二副,格式为:二三式、三二式。
二、自制七字成联三副,格式为:四三式、三四式、二五式。

第六节:平仄相谐
  象诗词曲赋一样,对联也有自己独特的格律。
 律是通过平仄来体现的,目前却没有统一的联律。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马蹄韵。
 马蹄韵是这样描述的:
 “对联平仄的运用,犹如马之行步,后脚踏着前脚的脚印行走,每个脚印要踏两次,使平仄交替出现连珠的形式,而开头与末尾一般又是单平或者单仄。”  
一、今音
 现代汉语拼音把汉字分为五种声调:
 第一声:阴平。如:妈mā 。
 第二声:阳平。如:麻má 。
 第三声:上声。如:马mǎ。
 第四声:去声。如:骂mà。
 另外有:轻声。如:吗ma。
 轻声通常按平声(或该汉字本身的声调)来处理。
 在对联中,不存在儿化音。
 所以,今音其实是按四个声调,来处理对联中汉字的平仄的。
今音的平仄规定:
 阴平与阳平属于【平声】。
 上声与去声属于【仄声】。
二、古音
 古音即现代汉语拼音之前出现的、官方认可的标准读音。现在所说的古音,以【平水韵】为准。
 平水韵把汉字的读音分为四种声调:
 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其中的入声在现代汉语拼音中已经消失,读音也发生了变化。
 另外,其它声部的一些汉字,声调也改变了,分别被称为“今平古仄”、“今仄古平”、“今通古平(仄)”、“今平(仄)古通”等。
古音的平仄规定:
 上平与下平属于【平声】。
 上声、去声与入声属于【仄声】。
三、马蹄韵联律
 马蹄韵的特点:
 1.同一句中:音步的落脚点【平仄交替】。
 2.上下句中:音步的落脚点【平仄相反】。
 单句2~7字联的律图示如下:
 上联(单仄尾):
 每句一字:仄
 每句二字:平仄
 每句三字:平平仄
 每句四字:仄平平仄
 每句五字:仄仄平平仄
 每句六字:平仄仄平平仄
 每句七字:平平仄仄平平仄
 (八字句及以上类推。略。)
◆请从后到前仔细观察◆
 下联(单平尾):
 每句一字:平
 每句二字:仄平
 每句三字:仄仄平
 每句四字:平仄仄平
 每句五字:平平仄仄平
 每句六字:仄平平仄仄平
 每句七字:仄仄平平仄仄平
 (八字及以上类推。略。)
◆请从后到前仔细观察◆
 以上称为【正格】,另有【变格】如下:
 上联(双仄尾):
 每句一字:仄
 每句二字:仄仄
 每句三字:平仄仄
 每句四字:平平仄仄
 每句五字:仄平平仄仄
 每句六字:仄仄平平仄仄
 每句七字:平仄仄平平仄仄
 (八字句及以上类推。略。)
◆请从后到前仔细观察◆
 下联(双平尾):
 每句一字:平
 每句二字:平平
 每句三字:仄平平
 每句四字:仄仄平平
 每句五字:平仄仄平平
 每句六字:平平仄仄平平
 每句七字:仄平平仄仄平平
 (八字及以上类推。略。)
◆请从后到前仔细观察◆
 ◆但实际上,马蹄韵这种格律,更主要的理论化适用范围,是针对有分句的出句与对句,试图用以规范各分句句脚的平仄。
 一般地,七个字及以下的出句与对句,绝大部分采用单句形式,只有六字句中的三三式,常作每边两个分句看待。
 (所谓分句,就是指一个出句与对句,单边不止一个句,在语意上有较大停顿,而需要逗开。如:
 争上游,防下达
 敦古道,近人情
 八字句及以上,绝大部分都使用分句。)
 所以,在学联初期,联律只需要掌握七字句及以下就行了。
 ◆习惯上,一个出句与分句,单边有几个字,也称作几言。
四、三言联的律
 第一种律:单仄尾(指上联而言,下同)。
 平平仄
 仄仄平
 中南海
 北戴河
 ◆第一种律的变化:通格。
 中平仄
 中仄平
 黑玫瑰
 红牡丹
 ◆中:表示可平可仄。下同。
 第二种律:双仄尾。
 平仄仄
 仄平平
 千里马
 九方皋
 ◆第二种律的变化:无。
 通常这种情况下,首字如果变化了,就成为:
 仄仄仄
 平平平
 这在联律上,被称为【三仄尾】与【三平尾】。
 从联律的角度来说,三平尾与三仄尾属于无律,忌讳。
 (但作为分句中的领字,却是允许的。)
五、四言联与六言联的律
 第一种律:
 (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
 第二种律: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从对比中可以发现,以上两种律,各句双位(二、四、六位)上的平仄是相同的,而单位(一、三、五位)上的平仄不同。
 综合这两种律,确定四言联与六言联律的通格是:
 (中仄)中平中仄
 (中平)中仄中平
 这在联律上被称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大江东去
 佛法西来
 铁石梅花气势
 山川香草风流
 ◆需要注意的是:在六言联,还有五、七言及以上联中,一些“不可分割”的词语,或因语意停顿而用节奏来协调平仄,就不属于马蹄韵的范畴了。
 如郑板桥题静检书斋联:
 东邻|文峰古塔
 西近|才子花州
六、五言联与七言联的律
 第一种律:单仄尾。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一种律的变化:通格。
 (中平)中仄中平仄
 (中仄)平平中仄平
 海右此亭古
 济南名士多
 千年仙枣不留核
 五月落梅犹有花
 ◆五、七言联也与四、言联一样,通常情况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但在这个特定的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中,如果倒数第五字用了仄声字,就被称为【孤平】,忌讳。
 为了避免孤平,需要在倒数第三个字的位置上,使用一个平声字来协调。
 如上两例中的“名”、“犹”二字即是。
 第二种律:双仄尾。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第二种律的变化:律诗格。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律的变化:通格。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第二种律无论怎么变化,后四字的平仄都不可更改。
 第一字不论。 第三字若论,则为律诗格。第三字若不论,则为通格。
 第五字必论。若不论,则为【三仄尾】或【三平尾】。 
   素园陈瘦竹
 老舍谢冰心
 山抹微云秦学士
 露花倒影柳屯田
作业:撰写五言、七言联各一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主题
35

254

帖子

0

精华

810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3466
经验
195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6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5-17 00:15 | 只看该作者
第七节 内容相关(上)
 对联与其它体裁的文学作品一样,都要表现一定的主题。没有主题的对联,即便有华丽的机巧,也算不得是上好作品。
一、对联主题的分类
 对联的主题,从内容来分,主要有八大类:
 1.喜庆联
 1)春联
 春联是对联普及最为广泛的领域。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子时前,家家户户都要张帖对联,用以表达辞旧迎新的喜悦之情。
 ◆(一些地区有一种风俗:如果前一年家族中有白喜事,那么连续三年都不能贴红色对联。但人们为了哀悼亡灵,也会通过变换对联纸张颜色的方式,抒发追悼之情。第一年不张帖或使用白色;第二年用绿色;第三年用黄色;三年孝满才恢复正常的红色。这种形式的对联,在内容上不属于春联、更不属于喜庆联,而是属于哀挽联。)
 春联分类很详细,比如宗祠联、大门联、客厅联、厨房联、卧室联、书房门联等,甚至窗户、马厩、牛棚、猪栏、狗舍、鸡圈、厕所等都有专门的对联,而且都配以横额。
 但在都市中,常见的对联,除了企事业单位的大门联外,私人民宅通常只张帖客厅联,少数人家配以书房门联、卧室联等。
 又是一年芳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红
 一帘风雨王维画
 四壁江山杜甫诗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
 事欲成,事欲成,事事欲成事事成
 2)寿联
 为了庆祝生日而写的联,称为寿联。
 寿联一要根据寿星的身份、地位、性别、寿数来写,二要根据送寿联者与寿星的社会关系来写。配横额。另外还要注意不能出现不吉利的忌讳字眼。例如:
 斑衣人绕膝
 白首案齐眉
 人生不满公今满
 世上难逢我竟逢
 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今而后,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3)婚联
 婚联专指结婚时张帖的对联。婚联可根据姓名、时令、初婚复婚再婚等各方面的情况来写,配横额。婚联也象寿联一样要忌讳不吉利的字眼,但相对于寿联来说,更可多加几分诙谐。
 蓝田种美玉
 红叶题新诗
 方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毅勇情长,罗池夜月双含醉
 丹诚爱永,郭邑烟霞满带香
 4)其他贺联
 包括落成、乔迁、开张、升职、升学、新生、节日、庆典等。
 飞驰千里马
 更上一层楼
 货畅其流通四海
 誉存于信达三江
 有竹有松,凤翔鹤住神仙地
 无尘无扰,水绕峰环处士家
 2.哀挽联
 哀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它是对死人哀悼,也是对活人的慰勉,有其社会性和时代性。
 挽联分挽父、挽母、挽夫、挽妻、挽男、挽女、挽政、挽军、挽文等等各种,应根据挽者与逝者的关系而写。配横额。忌讳喜庆字眼。(讽刺性挽联风格除外。)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英雄成败皆千古
 师友交期尽九原
 功名业绩文章,他生未卜
 嬉笑悲歌怒骂,此世皆休
 3.胜迹联
 包括庙宇、名胜、纪念馆、故居、园林、亭台楼阁等楹联。悬挂,但一般不另配横额。
 无边晴雪天山出
 不断风云地极来  
 后会有期,此后莫忘今日语
 前程无限,向前须问过来人
 4.行业联
 指不仅仅限于节日而长期悬挂的各行各业的楹联。一般不另配横额。
 虽云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斩断是非根
 岁月峥嵘,须留纪念
 容光焕发,莫负青春
 5.宅室联
 指悬挂于大门、厅堂、书斋、卧室、古时衙门等处,用以装饰环境,或表达主人情操志趣的楹联,区别于应节对联。一般配横额。
 求达民情
 愿闻已过
 座上客常满
 杯中酒不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6.题赠联
 与自题联有所区别。
 题赠联是指非特定的喜庆哀悼之赠言,用以颂赞、劝勉、祝愿或戏谑的,个人交往或向往之作。一般不另配横额,不悬挂。
 由于网络对联的盛行,题赠联已在对联的范畴内占有极大比例,故此单独列为一项。
 夜月切云凝宝璐
 天台照影忆香车
 清泉石上流禅意
 明月松间照佛心
 尽释前嫌冰化解
 莫嗟往事泪陈留
 7.自题联
 专指非用于悬挂的成联,包括绘景、叙事、抒情、言志、谐趣、讽刺或集句,一般不配横额,不悬挂,常辑集成册。
 三缄其口
   不惑于心
 莫到用时方恨少
 宜从悟处更探微
 8.应对联
 指单纯的出句或对句,在对答中构成成联。内容同自题联,无横额,不悬挂。
 对:顾曲谈兵吴作栋【去而风随】
 出:怀沙抱石楚留香【胡有章】
 对:无言古月天堂客【胡有章】(添)
 出:变态小泉日本人【风残一季梦】
 对:天竺国中天竺白【胡有章】
 出:米兰市内米兰香【乔女】
 目前楹联界对对联的分类并没有达成统一。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哪一个分类,都要有统一的主题。
作业:撰写婚联、寿联各一副。

八节 内容相关(下)
二、对联要素的运用
 除字数相等、平仄相谐之外,对联六要素中的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都与内容相关这一要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词性相当的对仗要求:能工则工,当宽则宽。
 A、工对、邻对与宽对(以动物类名词“马”为例):
 【工对】指“类”对,尤其指小类互对。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a.鹰|马:飞禽对走兽,属于动物类相对,普通工对。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焉能对锯(句)
 一马陷足污泥里,老畜生怎可出蹄(题)
 b.猿|马:野兽对家畜,属于动物-走兽类相对,比a更工整。
 悲鸿催马疾
 可染牧牛闲
 c.牛|马:家畜对家畜,属于动物-走兽-家畜类互对,比a、b更严格。
 风吹马尾千条线
 日照龙鳞万点金
 d.龙|马:生肖对生肖,属于特殊意义上的动物类工对,等同于c类,比a、b类更工整。
 【邻对】指“门”对,或是习惯上经常使用的对仗(如:天文对地理、方位对时令、风花雪月对酒对琴棋书画等等)。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
 【宽对】指实对实、虚对虚,仅要求词类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代词、副词对形容词对动词等等)。
 春风送暖花千树
 骏马扬蹄路万程
 B、自对与借对(工对的拓展):
 【自对】也叫当句对,指当句(出句或对句)中,字、词或句各自工对,而不要求出句与对句之间工对,但也被视为工对。
 a.单字自对:
 竹梅品格
 龙马精神
 b.词语自对:
 金戈铁马
 碧血丹心
 c.分句自对: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诸侯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元宰
 【借对】指通过借用字的谐音或歧义来达成工对的方法。
 a.借音对:
 马骄珠(朱)汗落
 胡舞白题斜
 厨人具鸡黍
 稚子摘杨(羊)梅
 次第(弟)寻书札
 呼儿检赠诗
 b.借义对:
 新四军拼命抗日(日:国名->时令)
 老百姓安心过年
 午夜琵琶弹寂寞
 月山树木写参差(月:天文->时令)
 另外还有借通假字相对的,目前已经不使用:
 两小无猜,几个古泉(钱)先下定
 万方多难,三杯淡酒便成婚
 2.结构相称的对仗要求:力求工稳,慎待变通。
 略举两个特例,仅作参考:
 此地之凤毛麟角
 其人如仙露明珠
 雨不崇朝遍天下
 花随流水到人间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片,横七刀竖八刀
 3.节奏相应的对仗要求:偶能生巧,切莫妄为。
 略举两个特例,仅供参考。
 似闻/陶令|开三径
 来/与弥陀|共一龛
 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
 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五十三/参,遍访良师求正智
 百城/烟水,广行悲愿践初心
【附1】对联对句的方式
 指对句与出句在意义上的关联。无论是对别人的出句,还是对自己的出句,都力求达到浑然一体。
   1.正对:
 正对指用反映同类事物或 概念的词语两两相对,所谓 “事异义同者也”。也就是从一群事物的相关个体、或一件事物的相关侧面,来表达相同的主题,所使用的词语,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或相近性。
 正对是对联中普遍使用的方法,经常用于喜庆联、哀挽联、胜迹联等,也多见于其他类型的对联。
 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
 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
 汉柏秦松骨气
 商彝夏鼎精神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2.反对:
 反对指用相反的内容来构成统一的主题,即所谓“理殊趣合者也”。反对强调的是上下联意的对比和反衬、时间或者空间的对比或反衬,即对立又统一,常使用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反对常用于行业联、宅室联、赠言联、自题联和应对联,也用于其他对联。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书破万卷,神交古人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3.串对:
 串对又叫流水对,指上下联都不具有独立的意义,必须串联在一起,才能够表达完整的意义,在语序上不可颠倒,即所谓“一句分作两句说”者也。
 串对是对仗的第三种形式,既不属于正对,也不属于反对。
 串对有时候是单句,但大多数时间表现为复句形式,表达因果、假设、条件、目的等关系。
 串对虽然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对联,但限于对仗比较难工巧的原因,使用率比正对和反对要低得多。
 愿君化彗孛
 为我扫幽燕
 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4.无情对:
 无情对又叫羊角对,指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内容则绝不相干,使人产生奇谲难料的妙趣。这就是所谓的“无情对”。
 无情对必须同时具有下面三个要点:
 (1)逐字相对;
 (2)采用借对;
 (3)上下联之间必须具备极强的歧义效果。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珍妃苹果脸
 瑞士葡萄牙
 水越千寻终入海
 风流万种必归天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附2】对联的基本禁忌
 1.字词上忌不规则重字:包括同位重字与异位重字,不包括异位互重与叠字。
 2.格律上忌乱脚:句脚通常上仄下平,尽量避免同声落脚、上平下仄。
 3.格律上五七言诗律联忌三平尾与孤平:小忌三仄尾,不忌孤仄。
 4.内容上忌合掌:
 合掌指单句的前后部分、或上下联之间,意义基本相同或完全相同。
 5.内容上忌隔境:
 隔境指单句的前后部分、或上下联之间,意义不相关或者相反,不能表达同一个主题。
 6.内容上忌不相称:
 上下联之间,单句意义的轻重大小视为虎头蛇尾;通常允许下联的意义胜过上联,但亦应有度。
作业:在网络上选择两个自己感兴趣的征联进行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主题
35

254

帖子

0

精华

8105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3466
经验
1957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6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5-22 01:02 | 只看该作者
“平平仄平仄” 句型归入联律的论析(疏属劲草)  
--------------------------------------------------------------------------------


平平仄平仄句型做为常规诗律一种拗就的句型,它的语音结构和节奏都与常规律格发生了质的变化。 平平仄平仄句型做为常规诗律一种拗就的句型,它的语音结构和节奏都与常规律格发生了质的变化。 正是由于这种质的变化,历代理论研究时不能将其熔入常规律格理论之中,又找不出新的理论依据与常规律格溶合,只得将其推进“一种特殊律格”的含糊类别里去了。 正是由于这种质的变化,历代理论研究时不能将其熔入常规律格理论之中,又找不出新的理论依据与常规律格溶合,只得将其推进“一种特殊律格”的含糊类别里去了。 下边就以平平仄平仄句型语音结构和节奏的适用性论析将其归入联格的可行性。 下边就以平平仄平仄句型语音结构和节奏的适用性论析将其归入联格的可行性。

一、平平仄平仄句型与常规律格声律结构和节奏的两点质的区别

其一,平平仄平仄句型的声律结构,在音步的最重要的交替点上,也就是五言的二、四字位,七言的四、六字位变成了同声调,这就打破了在常规律格中紧邻的音节不允许同声调的定义(也就是二、四或四六音步同声犯忌的说法),也可以说是打破了律格的本质。 其一,平平仄平仄句型的声律结构,在音步的最重要的交替点上,也就是五言的二、四字位,七言的四、六字位变成了同声调,这就打破了在常规律格中紧邻的音节不允许同声调的定义(也就是二、四或四六音步同声犯忌的说法),也可以说是打破了律格的本质。 这也就是历代诗律理论上无法解说清和不承认其是律诗正格的根本原因所在。 这也就是历代诗律理论上无法解说清和不承认其是律诗正格的根本原因所在。

其二,平平仄平仄句型的声律节奏也由二二一交替变成了二一一一交替,在音步交替的重点加快了节奏,也可比喻为将音乐的2/1节拍改变为4/1节拍。 其二,平平仄平仄句型的声律节奏也由二二一交替变成了二一一一交替,在音步交替的重点加快了节奏,也可比喻为将音乐的2/1节拍改变为4/1节拍。 在律诗的八句中只有这一句的节拍与众不同,朗诵中一下就能感觉出来,故将其归入拗句。 在律诗的八句中只有这一句的节拍与众不同,朗诵中一下就能感觉出来,故将其归入拗句。 但古人在律诗的创作和朗诵中,由与千篇一律的流畅与顺口,难免产生一种“单调”感,故在创作中有意无意加入了一种变化而打破了这种单调,反而在一路顺畅的吟诵中能起到提神,警觉和体会到另外一种声律美感。 但古人在律诗的创作和朗诵中,由与千篇一律的流畅与顺口,难免产生一种“单调”感,故在创作中有意无意加入了一种变化而打破了这种单调,反而在一路顺畅的吟诵中能起到提神,警觉和体会到另外一种声律美感。 这就是为何历代不承认平平仄平仄句型是律诗正格而又相沿成习地使用的原因所在。 这就是为何历代不承认平平仄平仄句型是律诗正格而又相沿成习地使用的原因所在。

二、平平仄平仄句型在联律中应用的可行性

声律的发展变化是多姿多彩的,平平仄平仄句型能在几千年诗律中以不承认是正格而长期生存下来就是一个例证。 声律的发展变化是多姿多彩的,平平仄平仄句型能在几千年诗律中以不承认是正格而长期生存下来就是一个例证。 平平仄平仄句型在诗律中因与众不谐而称为拗句,为了迅速回归到正格上来,常规诗律中平平仄平仄句型的对句还是以仄仄仄平平或平仄仄平平为正格。 平平仄平仄句型在诗律中因与众不谐而称为拗句,为了迅速回归到正格上来,常规诗律中平平仄平仄句型的对句还是以仄仄仄平平或平仄仄平平为正格。 但在对联中,只有两句,不存在与其它句和谐的问题,所以也就取消了这种句型“拗”的对象,对句也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仄仄平仄平是其正格。 但在对联中,只有两句,不存在与其它句和谐的问题,所以也就取消了这种句型“拗”的对象,对句也就自然而然的变成仄仄平仄平是其正格。 对联若只承袭诗律的平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仄两种句型,因它们是一种语音结构和节奏,势必造成单调,也缩小了语意表达选择的空间,限制了中华语言文字词汇结构变化和遣词用句的可选性,失去了语言发展的竞争对比性,也就限制了语音的发展变化。 对联若只承袭诗律的平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仄两种句型,因它们是一种语音结构和节奏,势必造成单调,也缩小了语意表达选择的空间,限制了中华语言文字词汇结构变化和遣词用句的可选性,失去了语言发展的竞争对比性,也就限制了语音的发展变化。 平平仄平仄句型归入联格中,实际上就是将一种语音结构和节奏扩展为两种语音结构和节奏,它会使中华语言文学显得更多姿多彩,更易体现文学创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平平仄平仄句型归入联格中,实际上就是将一种语音结构和节奏扩展为两种语音结构和节奏,它会使中华语言文学显得更多姿多彩,更易体现文学创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所以说平平仄平仄句型在联律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和必然的。 所以说平平仄平仄句型在联律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和必然的。

闲话“平平仄平仄”格的使用范围
(一瓢饮•半日闲)

    对于格律诗比较熟悉的人都知道,在律句中有一个特殊的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这个格非常常见,王力教授在书中说:“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它和常规的诗句一样常见。”“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常常用在第七句”。(王力《诗词格律》)

    恰当使用这个句式,可以丰富律诗咏读时的节奏, 使得韵律富于变化,读起来有一种特殊的节奏感,给人以特殊的节奏美。怪不得有人给这个句式起了一个雅致的名字: 锦鳞翻波。这让我想起了那首著名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大概任何听过这首歌的人都不会忘记那句“吹来了清凉的风”,因为这句曲调的变化,既和前面的节奏曲调十分和谐,而又变调变得十分优美。我觉得,这个“平平仄平仄”也有异曲同工的美。

    另外,这还给诗词爱好者提供一个很大的方便,那就是遇到熟语、俗语等已定型的词语时,如果以“平平平仄仄”入诗有困难时,就可以考虑使用“平平仄平仄”这个句式了。

    但,这里遇到一个问题,王力教授在书中说的“习惯上常常用在第七句”,是不是指在其他句子中就不可以使用了呢?我以为,读王力教授的书,也不能拘泥,绝句中一共四句,如何“用在第七句”?可见第三句和第七句都是可以用的。杜甫的《月夜》中,三、七两句全部是这种用法。在《汉语诗律学》中,王力教授也举出了前人把这个句式用在其他位置的很多例子。

    其实,很多时候,唐宋诗人也都故意打破平仄规则,以拗救之法改善咏读的语感。毕竟,诗词是用来咏读的,语感是第一位的,学习格律也不能尽把格律看成死的。

    唉!古仁人之心,吾辈岂能全然领会?
--------------------

“仄仄平平仄平仄”是律诗的特殊句式之一。可以看成第五字当“平”而“仄”(拗),第六字当“仄”而“平”。杜甫诗“千古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就在此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Copyright by china-liandu.com     联都论坛 ( 粤ICP备20065835号 )

GMT+8, 2024-11-23 18:21 , Processed in 0.59901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