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末民国徐州联家祁汉云的各种资料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445 小时
主题
116

2425

帖子

10

精华

2万

积分

荣誉版主

罗浮客

Rank: 6Rank: 6

UID
27077
经验
4365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34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3-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10 1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祁 汉 云 传 略
董治祥
祁世倬(1861-1930),字汉云,其先世于清嘉庆年间自沛县夏镇(今山东微山县)迁来铜山,遂定居于徐州市区文亭街西段之祁家巷内。汉云先生青年时代,先后与王嘉诜(劭宣)、王学渊(惺三)、韩志正(元方)、张伯英(勺圃)等就读于云龙书院,师从刘庠、桂中行、冯煦等硕儒,打下了较为深厚的国学功底。在晚清地方文人中,祁汉云与王劭宜齐名。堪称品学兼优,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高中顺天榜甲午科举人。当年就读于云龙书院的一批青年,他们后来成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徐州文学艺术界的中坚力量。
   清政府在外打内压的情况下,被迫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八月下诏:“停科举,以广学校。”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达1300年(公元606年至1905年),至此寿终正寝,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值得庆贺的日子。在“废除科举,兴设学堂”,“世变日极”的形势之下,徐州一些有识之士,如祁汉云、韩元方、杨勉斋、梁中枢等,冲破封建教育的羁绊,为探求办学和培养人才的新路子,于1905年之后,纷纷结伴赴日留学,既充实自己,又考察日本的教育。他们总结新学堂教育,应当使学生“博古通今,以具其体;研究物理,以储其用;然后兼西学之长,以期适其事会之变;则上之可以应世务,下之亦不失为成材;循是以致其功,人才之兴有日矣!”祁世倬回国后,邀集地方教育界知名人士和开明富绅座谈,建议官民合力办新学。和韩志正、杨懋卿、杨世桢等先后创办了许多新型的中、小学堂。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秋,徐州师范学堂建立,创办人为徐州道尹袁大化(海观)和徐州知府桂中行(履真),便请祁世倬(汉云)出任师范学堂监督(校长),韩志正(元方)担任学监(教导主任)。他还曾主持过云龙书院国文讲席,担任铜山公学校务长。辛亥革命以后,由于祁世倬与韩志正等进步人士交谊日深,思想渐趋开明。在努力振兴地方教育事业的过程中,敢于与权贵抗争,严格要求弟子,竭尽身心亲自执鞭授业,向学生传播新知识。祁汉云先生热心新学,为培养人才身体力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祁汉云也非常重视地方文化事业的建设。1917年夏,湖南长沙人余家谟始任铜山县县长。上任之初,“慨然思以重修(邑志)为急务。”他认为:“有志举事者,不以难而阻,乃今不为,后且益堕。”余家谟这种“以争朝夕”的精神尤可赞许。余家谟经光绪本《铜山县乡土志》主纂人杨世桢引荐,结识了王劭宜、祁汉云、王惺三、王开浮等一班地方学者名流。这一班文人旧学功底坚实,为兴办地方文化教育事业,他们四处奔波出力。当余家谟表明欲共同编纂县志事宜,正合祁汉云他们这一班人的心意。民国本《铜山县志》编志工作很快起动起来。遇几多周折,经几番努力,县志终于在民国十五年(1926年)问世。其中也记载了祁汉云等人的辛劳。
   祁汉云的文学功力和学识水平,从民国壬申(公元1932年)成书的《双梅五桂轩集》和未曾出版的《联语偶存》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诗存》二卷,《诗余》(词)五阕,虽多为亲朋好友间的应和唱酬与游览怀古之作,但可从中窥知当年文人的喜怒哀乐,亦可以文学作品来佐证史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祁汉云的诗作《苦雨行》和《后苦雨行》将天灾战祸作为诗歌的主题来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对战乱的指责和正义感。在《苦雨行》诗中,作者指出:“惊心戎马在郊坰,满目灾鸿集泽野。吁嗟乎!戎马灾鸿遍地来,风凄雨苦诚堪哀。”在《后苦雨行》诗中,作者再次发出:“君不见,中原战事分南北,同室操戈俨敌国。风雨如晦正此时,鸡鸣不已谁能识?”历史上徐州人民饱尝的天灾人祸太多太多,自秦至民国有记载的较大的水涝灾害多达445次;战乱频繁,自有记载的战事到淮海战役,平均每十年就要发生一次规模较大的战争。作为生活在清末民国年间祁汉云,以耳闻目睹的亲身感受,以诗词联语的形式反映出来,是难能可贵之举。祁汉云著作中,除了《双梅五桂轩集》的《诗存》、《文存》之外,其《非不斋札记》六卷,名为祁氏从事教学的讲稿,实为祁氏学术性很强的理论著作,其中论及经、史、子、集及有关内容的文章计有219篇,集中体现了作者治学态度、学术观点和学识水平。《联语偶存》收有联语269副,其规范的联律,娴熟的典故运用,足证祁汉云这位饱学之士是杰出的联家。

祁汉云先生墓誌铭

韩志正
汉云先生,以今春正月病殁,维时诸友闻耗,奔走偕来相向哭失声。而予与先生交最久,谊最密,无三日不见,见则相与谈诗,或邮筒往来,唱和不倦。先生邃于古学文章,负盛名。于诗工力尤深,徐人士之嗜诗者,皆以先生为依归。而予尤晨夕与共,若云龙之相上下也。而今已矣,呜乎!悲夫!
先生讳世倬,姓祁氏,汉云其字也。幼而聪慧,年五岁,能诵唐诗数十首,皆通其义。十五入邑庠,旋食饩,光绪乙酉科选拔贡生,甲午举顺天乡试,三试礼部再荐不第。
生平笃于师友,历事武进钱先生家驹,南丰刘先生庠,南汇张先生文虎,金坛冯先生煦,学乃日进。同邑王嘉诜先生,艺文冠一时,先生总角与交,至老相爱,得其切磋,遂与齐名。凡主云龙中学国文讲席,长铜山公学校务,膺徐州师范校长。前后十余年,成就人才无算,至今徐方称绩学者,十九皆祁门弟子也。
民国改元,乃杜门不与外事,日以赋诗为乐。先生之诗,才赡而辞富,文藻葩流,神韵绵邈。读之若听玉琴、饮醇酒,穆然而意远,陶然而心醉。其抒写情事,委曲自赴,句雕字镂,刻画透露,而一归自然,不见形迹。铿金戛石,一唱三叹,汎汎乎,明堂清庙之音也。
予交先生三十年,时以诗相往来,虽门径不同,而臭味无少异。前太守田庚先生曰:“祁诗以味胜,韩诗以气胜。”呜乎!予何足以当此。若先生之诗,所谓无惭风雅者欤?
先生性孝友,事亲能竭其力。父母疾,昼夜侍医药,衣未尝解带。及卒,哀毁逾恒,丧葬皆如礼。一妹适谭,早亡,遗子女抚之厚。从弟世侨先生早卒,孤庆均、庆坡幼,鞠育教诲,俾成立。平居,自奉薄而周人之急无吝色。其才气过人,遇事能当机立断。凡地方兴革,当事者,每有咨询,必痛陈其利弊,无少隐见。人有一善称道之不容口;有问学者,批隙遵窾反复晓谕,未尝厌倦。评骘诗文,必求其当,或略加点竄罔不称其心,著有《双梅五桂轩诗文》各二卷,札记二卷。
生于咸丰十一年辛酉八月二十四日,卒于今年庚午正月十二日,年七十。先世居北通州,明季迁沛夏镇,清嘉庆中再迁铜山。曾祖珩貤,封中宪大夫,妣张貤封恭人;祖嘉会诰封中宪大夫,妣王褚诰封恭人;父觐堂东河侯補通判,妣刘诰封宜人,妻王氏,子三:庆墉,日本明治大学法科卒业;庆墀,南京高等商业学校卒业,现长山东汶上县;庆坤,铜山公学卒业,早卒;女一,适吴卒。孙四:孝贻、孝賝、孝賩、孝賐。今年四月二十二日,葬于凤皇山南先茔之次。其友韩志正为之铭曰:
诗能穷人,举世所尤,惟君之躬,福慧双修。贵有科名,富有田畴,妻笃伉俪,子绍箕裘。故其蕴于中也,太和而洋溢,而发于诗也,敦厚而温柔。呜乎!此白香山、袁随园之俦。
曲涧层峦 舒云流水
——祁汉云《联语偶存》艺术持色拾沈
陈百楼

今年八月三十日下午四时,半余斋主人宗邑先生携近著《祁汉云联语偶存笺注》打印稿至,嘱余为撰《祁汉云〈联语偶存〉艺术特色》。祁汉云为清末民初徐州楹联名家,宗邑先生为当代海内外楹联高手,区区椎鲁无文,何敢谈楹联于祁郭之门。顾炎武《遇杨雪臣》书中云:“若《音韵五书》,为一生之独得,亦足羽翼六经,非如近时拾沈之语。”则于两家门外含章拾沈,庶几管窥蠡测,同调堪引。是夜,大雨磅礴,于翻江倒海声中,取《祁汉云联语偶存笺注》读之,别有一番情趣。
祁汉云联语中的典故竟像窗外的夜雨那样浩瀚,那样鞺鞑,那样惊心动魄。一本薄薄的《联语偶存》,269副对联,所用典故竟多达526个。凡引经55处,引史194处,引子56处,引集部80处,引佛典37处,道藏3处,西典3处。祁汉云博极经史,综览百家,旁及佛道,甄采闳巨,别择精严,蕴质瑰奇,骋词雄骏,功力深厚,颇具特色。
祁汉云《联语偶存》用典的第一个艺术特色是凭借典故创造视觉美感。如《代玉楼春辨馆》联:
玉川茶饮三唐盛;
楼护鲭餐两汉春。
这是一副嵌名联。“玉川”,为井名,在河南济源县泷水北,又名玉泉。唐朝诗人卢仝雅爱饮茶。尝汲玉川井水煎煮,因自号玉川子。“楼护”,是人名,为汉朝著名美食家。汉成帝时,尝和帝母舅王氏五侯所馈珍膳为“鲭”,是一种合鱼肉烹煮而成的美味佳肴。“辨馆”,即“辦馆”,俗称“餐茶馆”,作者不仅以“玉”、“楼”、“春”、“茶”、“餐”等字巧为嵌出无法更易之名,还以唐之“玉川茶饮”,汉之“楼护鲭餐”,这两个富于诗意的典故创造出一个超越时空的动态画面,形成了流动不滞的视境,融意象、节奏于一炉。用典一如借景,用远山、蓝天以点缀庭院中的曲栏、喷泉、花圃、草坪,使联语有曲涧层峦、舒云流水之致。
再如另一副《代玉楼春》联:
玉雪心肠苏子句;
楼台鼎鼐寇公居。
这也是一副嵌名联。上联“玉雪心肠”,是苏轼《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诗中的佳句。全句为:“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下联典出宋王君玉《国老谈苑》:“寇准出入宰相三十年,不营私第。处士魏野赠诗有句曰:‘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上联切佳茗,下联切佳肴,以苏轼之名句,寇准之清廉赞美徐州玉楼春餐茶馆,语事相间,“玉雪”、“楼台”相映,能引导读者浮想联翩,让联语意象的外延与内涵瞬间丰富起来。恰如宋人葛立方《韵语阳秋》引杨亿所说:“味无穷而炙愈出,镇弥坚而酌不竭。”另如《寿吴静山联》:“福慧果双修,正梅影横斜,柳枝丰艳;春秋真不老,是天龙位业,海鹤风姿。”《寿韩元方联》:“君自多情,元相襟怀白傅酒;才堪寿世,龙门文字少陵诗。”这些典故亦为联语创造了令人拍案叫绝的视觉美感。
《联语偶存》用典的第二个艺术特色是借典故传递和释放生活热情、政治激情。许多典故虽然“往事越千年”,但所留下来的对人生的感悟和体验,今人如与古人在感情和体悟上形成共鸣,臻于谐和,便会借花献佛,便会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典故也就可以“旧貌换新颜”,不再以古老和陈旧昭示时光的残忍与残酷,就可以换化为古窖新酿,品尝时代赋予的醇美与情韵。祁汉云善于用自己的充满智慧的体温暖和冰封尘埋的历史,字里行间不再是历史的已然,而是心灵的自然。
如《挽刘志贤联》:
廿年童稚论交,最难忘卢植同门,班彪对案;
十里沉疴不起,更可痛郗超亲老,崔曙星孤。
这是一副挽联。上联借典故唱出了与同门、同事同窗对案,卓厉奋发的追忆之曲;下联借典故描绘出友人身后凄凉萧条的可悲场景。以上联之乐增下联之哀。上联越乐,下联越悲。所写的是死别,是哭诉,是心灵深处的悸动和抽搐。蕴含着一种痛苦的生活体验,情感曲折丰富,诚挚悲痛的情怀与高堂衰老,身后“一星孤”的凄凉悲哀景象融为一体,纵横开阖,跌宕起伏,传达出哀伤、无奈的精神意绪,沉挚动人。此无他,典故之功也。
再如《又代挽徐又铮》:
异域立功,万里心雄班定远;
霸才无主,一时泪下李崖州。
这也是一副挽联。唐诗人温庭筠《过陈琳墓》:“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评其诗曰:“言袁绍非霸才,不堪为主也。有伤其生不逢时意。”薛雪《一瓢斋诗话》曰:“汉唐之远,知心之迩,千古同怀,何曾少隔。三、四神魂互接,尔我无闻,乃胡马向风而泣,越燕对日而嬉,惺惺相惜,无可告语。”虽然“萧条异代不同时”,然诗人却惺惺相惜,千古同慨,尔我无间。温庭筠与陈琳“心有灵犀一点通”,祁汉云与温庭筠亦心心相印,感愤抑扬,借典故于悲愤中见壮怀也。
《联语偶存》用典的第三个艺术特色是能进入典故的沉淀意蕴,代请他撰联的亲友立言。这需要进入角色,与其亲友同呼吸,共命运,感同身受,同其忧乐,宛如一棵藤上的瓜果,一根绳上的蚂蚱。
如《代李竹铭挽其从弟》:
燕市久停车,汝在中年,方为高堂谋菽水;
彭门悲返榇,予今垂老,更无春梦到池塘。
这是一副催人泪下的挽联,写得沉痛至极,不堪卒读。被挽者是一个贫寒家庭的顶梁柱,失去劳动能力的父母要靠儿子的微薄收入才能生存。然而这根顶梁柱竞英年摧折,父母无依无靠,何以终其余年。“方为高堂谋菽水”这一借自《礼记·檀弓下》的典故写尽了李氏一门三世之悲惨命运。李竹铭作为死者的从兄亦垂垂老矣,爱弟舍我而逝,知音永断。“更无春梦到池塘”之典写尽了人间的鹡鸰忽断之悲。这种审美效果,来自典故生命的原初激情所产生的扩张力和包容力。作者与李竹铭成了精神上的同藤之瓜和共命之鸟,才能熔铸成神与物共,意与境会的借典抒情的神来之笔。
另如《代追悼克复徐州烈士墓联》:
风起云飞,不愧人间猛士;
月昏星暗,能为地下鬼雄。
这副挽联气势壮阔,格律严整,笔力雄健,意蕴丰富,意境深远昂扬,所奏响的是永恒的人类精神生命的交响乐曲。作者站在革命的前列,与时共进,以极大的革命热情,用生命与血泪融汉高祖《大风歌》及李清照《乌江》于淋漓的墨波之中,燃起烈焰,响起春雷,喷薄而出,惊天地而泣鬼神,令人叹为观止。
《联语偶存》用典的第四个艺术特色是典留余意,笔藏余锋,为读者留下思考、寻绎空间。
一为哲理思考空间。
如《代某君斋居联》:
坐对琴书伴猿鹤;
旷观云水悟鸢鱼。
这是一副斋堂联。下联“鸢鱼”,典出南朝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及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夕阳欲颓,沉鳞竞跃。”作者把这两个语典浓缩为“鸢鱼”两个字,绾之以“悟”字,便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哲理思考。“鸢飞、鱼潜”二语,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觉、传达出作者与自然相融和的生命愉悦,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启迪、陶冶,让人低回不已,回味不尽。
二为文学寻绎空间。
如《又代福肇隆盐店》:
福缘善庆高文在;
肇祖元胎雅训传。
上联“善庆”,意为善行多福。语本《易经·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作者在联中谓引用《易经》“善庆”一词的传世“高文”至今仍广为流传,但所指“高文”为何人所撰,联中并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一个文学寻绎空间。读者须从浩瀚的书海中寻绎出来,才能诠释出这副嵌名联的意蕴。查白居易《祭微之文》:“惟公家积善庆,天钟粹和,入为国祯,出为人瑞。”苏轼《答陆道士书》:“道家少饮和神,非破戒也,余惟善庆。”虽两家文章风格大异,前者肃穆庄重,后者幽默风趣,但其用词旨趣,则皆重在“善庆”也。下联“元胎”,意指孕育万物的大道。然传世的所谓“雅训”,“雅”在何处,有何“训诫”,联亦惜墨如金,略而不提。查南朝陈徐陵《陈公九锡诏》:“肇昔元胎剖判,太素氤氲。”唐司空图《云台三官堂文》:“盖闻元胆秉粹,真极设官,贯日星而动六出,摄品汇而尊三府。”此则所谓传世之“雅训”,不寻则无所得矣。这种用典方法,一须巧思,二须功力,见猎心喜者固应知难而进也。
另如《代挽某君(之一)》:
惟公古之人与,文渊垂诫,君实遗书,两字守真诚,令德已随襄水远;
此去今无憾矣,雏凤有声,慧龙载育,一门多庆祜,清名应共惠山高。
与上举嵌名联同一机杼,也为读者留下不少寻绎空间,皆为不可多得的佳联。
祁汉云《联语偶存》收自对联65副,说他对自对联这一艺术形式情有独锺亦不为过。当句间隔对、并列对、整齐对等联格,他都尝试过。皎然、严羽、洪迈、范德机、冒春荣,以至日本遍照金刚诸家所列各种自对形态,也都能在《联语偶存》中找到痕迹。这说明,他对自对技巧是下过一番苦功的。他所撰写的自对联,既具有外在形式美,又具有内在的雄健气势,能够充分体现对中有偶、偶外有对的高超语言技巧,还能在有限的字句中化有限为无限,臻于语言艺术的完美状态。这种审美追求的执着,可从一副自对集句联看出端倪。
集《楞严经》句:
云腾鸟飞,风动尘起;
松直棘曲,鹄白乌玄。
大千世界,形有曲直,色有黑白,静有松棘,动有风云,这都是宇宙中的自然现象。人生亦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且也须服从与自然同样的变化规律。除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之外,别无选择。余光中在《中西文学之比较》中说:“中国文学的最高境界,往往是人与自然的默契。”这种旷达与超脱的人生观,这种化有限为无限的艺术手法是攀登文学高峰的重要途径。
祁汉云还有一副颇为别致的集句自对联,题为《代挽某女士》:
轻鸿毛,重泰山,古无定论;
不自由,毋宁死,今见斯人。
这是一副中西合璧的集句自对式挽联。所挽者是一位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献出生命的伟大女性。上联“轻鸿毛,重泰山”,是化用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下联出于美国政治家帕特里克·亨利的一篇讲演。通过中西名言的兼收并蓄,表达了对这位巾帼英雄的崇高敬意。这敬意为一种悲剧美所浸润,蕴藏无比丰富的心理内涵。作者勇敢地面对现实的黑暗,他那深刻而敏锐的眼睛,读出了“不自由,毋宁死”这句名言的战斗意义。这里所挽的某女士,如此壮烈,如此崇高,如此伟大,非秋瑾莫属。女士而称之为某者,必与时代和作者的现实背景有关。这与鲁迅在其小说《药》中称秋瑾为夏瑜好像是同一机杼。当时以西典入诗并以中西合璧的形式从事诗歌创作者已非凤毛麟角,而以之用于联语者似不多见。祁氏这种爱国热情和首创精神,将在中国楹联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联语偶存》中颇多融情于景于事的自对联。且举二例于下。
《挽程稻村观察联》
几番说剑论诗,最难忘荠麦樱桃,苏长公彭城老守;
一旦筵空客散,犹想见楼台花木,白太傅海上仙龛。
作者把对程观察的悼念之情融于“荠麦樱桃”和“楼台花木”自对之景中。情由景生,景以情显,以此造成意味渊永的动人魅力。正如明费经虞《雅伦》所说:“融情于景物之中,托思于风云之表。”“荠麦樱桃”、“楼台花木”之景所创造的气氛并无任何悲哀之意,是乐景而不是哀景。但以“乐景写哀,能倍增其哀”,明王夫之在《姜斋诗话》所揭示的这一艺术规律,祁氏在创作实践中是能心领神会的。文质协中,深造入微,是其艺术魅力之所在。
《挽韩毅夫联》
过往记频年,最难忘场圃同观,桑麻共话;
别来甫逾月,那堪忆凌晨扫径,向夕挑灯。
这是一副融情于事的自对联。当年同观场圃,共话桑麻,扫径于凌晨,挑灯于向夕。往事非烟非梦,音容宛在,场圃犹存,青灯尚明,桑麻正茂。然物是人非,人鬼殊途,生死永隔。读来不禁老泪盈颊。这副自对联,纯乎白描,琢句,遣词质朴无华。脉行肉里,神寄句中,巧参造化,风韵天成,非复有笔墨之气矣。
《挽吴静山夫人叶》
彭馆忆前尘,绿窗绣幌,银烛金炉,平视几人余贱子;
武林传噩耗,长簟空床,野蔬落叶,悼亡有句念良朋。
这幅哀挽自对联是在今昔对比,哀乐对比中怀念、哀悼吴夫人叶氏的。上联“绿窗绣幌,银烛金炉”是昔景,是乐景,是举案齐眉的生前之景。下联“长簟空床,野蔬落叶”,是今景,是哀景,是梦断香销的身后之景。在今昔、生死、哀乐的强烈反差之中运思,下一字即关生死,字字从心灵深处涌出。正如王夫之《明诗评选》所言:“一片声情,如秋风动树,未至而先已飒然。”
《联语偶存》中有不少并足自对联。
《挽赵乐耕联》
循吏文苑儒林,一代史中商位置;
瀛洲蓬莱方丈,三神山上证根源。
上联以纪传体史书中三种列传篇名并足,谓赵乐耕在政治、文学、学术三个领域中皆有一定的成就,将来修史将其写入那种列传似乎商酌难定。下联以海上三神仙并足是挽联的习用套语,并无深意。
《代寿某君(之一)》
治生详货殖一篇,贤称端木,富数陶朱,道协由庚通物理;
介寿备箕畴五福,德比鲍桓,名齐梁孟,秩开周介迓天和。
这幅并足自对联,语颇浑朴、典雅。“浑”,是指联语的意脉、气质寓于通体浑成的联语之中,兴比开合,情理相生,天衣无缝。所谓“雅”,是指不为物役时尚所夺,深思远情,根源素心。是心悬天上,忧满人间的审美心胸。托体大,寄意深,尺幅平远,含蓄自然,清通绝俗,独领高标。这正如普洛丁所谓:“人要见到最高的美,不能靠肉眼而要靠收心内视。”夏夫兹博里亦认为“人的审美能力要凭借内在的眼睛、内在的感官,内在的节奏。”亦恰如王夫之读李白诗“乃悟风华不由粉黛”。这种并足自对手法以并连三句的互对词语和相同的句子结构,达到语气上的一致,从而加强语势,使联语气势恢宏,风骨天成。
祁汉云生活在新旧交替激剧变革的时代,黍离之悲,鼎革之思兼而有之。有时愿摶扶摇直上而鹏翼千里;有时思于暮春三月浴乎沂泗,风乎舞雩;有时悼念人间猛士而兴风起云飞之志;有时心系军阀而蒙阿世取容之讥。他亦“救世具深心,愿向人间留善果;归真完本性,思从天上觅灵根。”然生逢乱世,往往事与愿违。所存联语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用典繁博,对仗严整,手法灵活,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史料价值,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他上承明清,下启民国,给后人留下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沾溉联壇,功不可没。细加研读、祁氏联语多为应酬之作,命意重复,词语重复,典故重复之处不在少数。然瑕不掩瑜,风晨雨夕,凭窗讽诵,还是能给读者带来不少精神营养的。
二○○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午夜
于南京鸡鹅巷梦红轩
萬裏孤清因雪魄,三分意氣介天真。
梅花阁http://www.china-liand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8242&extra=page%3D1
在线时间
579 小时
主题
9

443

帖子

0

精华

4553

积分

联都高级会员

Rank: 3

UID
31520
经验
840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57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18
2
发表于 2012-10-10 16:41 | 只看该作者
聆听
酒榭吟诗,鸟入书台争化凤
花丛觅句,蝶经翰海盼成虫——洪都老师惠赠

拈发如丛草,坐台搔首;
习文似蠹虫,炼句钻书。——洪都小子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25 小时
主题
2

121

帖子

0

精华

52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2493
经验
52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27
3
发表于 2012-12-2 2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Copyright by china-liandu.com     联都论坛 ( 粤ICP备20065835号 )

GMT+8, 2024-11-23 16:16 , Processed in 0.34660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