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号卷:
冷雨敲窗疑友至; 暗香浮影怅灯寒。 创作背景: 事情起源于2004年10月17日,从乡下归来,时天阴。有友仁电约晚8时赴寒舍小聚,遂奔赴菜场,弄些清新瓜果素菜,两碟小炒,备一瓶白酒。七时许,天公发怒,开始细雨如丝,淅淅沥沥,后转浓密。8时过,友仁依旧不来,听雨看灯,一蹴而就,遂成此联。 立意:该成联主要拟从拟人的角度描述“待客来”的一种场景和心情。上联化用古诗,以雨敲窗,试图描述一个场景,下联从灯影暗香描述主人怅然若失的心情。 风格:因为平时喜欢读义山诗句,不知不觉喜欢一些平常的字词,不喜华丽词藻来堆砌。所以试图写成一种朴素平实的风格。 手法以及结构布局:联重联意,关键在于一些字词的推敲上,让平常的文字陡然鲜活起来,这就需要对于一些字词进行挑选推敲,但又不能有雕凿的痕迹。该成联上联自己得意于“敲”字,既准确描述了雨打窗的动作,也形象地表述了主人等待的那种焦灼的心情,失败之处在于后面的友“至”,这个至,一直是头疼的地方,似乎力度不够,悬而不实。下联同样也是化用。联眼也在一个“浮”字上,但后面的“寒”同样也是痒处,且于上联不工。 该成联试图将“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恬淡心情反其道而行之,两种不同的等待心情放到一起来,同样都是真性情,但感受不同,自认为相得益彰,相谐成趣,仔细品味之后,可忘却一些字词的不工和粗糙。 评语:初看其联,疑当有寒梅雪竹,但看完作者自述后,却不禁哑然失笑,浮想若以某大师来评,定然会硬扯上一大通,或许会创作出一个新奇故事来。不过,从联句来看,的确容易使人联想到梅花冷雪。 评分:22分。 9号卷: 饮尽斜阳千万树, 吹开明月一轮秋。 此联立意是写一时所感所得,饮酒横笛,斜阳远树,明月秋声,所取虽俱为常事常景,联中不着一情语,而联者情志已尽寓其中。饮者易生愁,而斜阳远树愈增愁怀,笛者更吹愁,而明月秋声愈衬愁意。正所谓欲使眼中出境界也,往往借天地自然之心以炼气;欲舒胸臆且感通人也,时时求身边浅近之事以达情也。或有说上联之饮字不解者,余谓饮字实是此联之联眼,饮字一解为醉后所见,斜阳薄暮,万树森然幽静却无凡俗之气,自生苍茫之感,下联所言与上联并列,内在关联却是情感的延续,横笛月色,未吹开愁意,明月一轮,却已秋至。以下联之清空对上联之苍远,意境上和谐统一又错落有致,给观者亦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故一直是自己很喜欢的一幅作品。 评语:该联的确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但正因为如此,评语就应该尽量避免将主观思想尽表露于读者面前,至少应该使用一些技巧,比方说:联句犹如描绘一幅优美的晚景,等等。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自评写得过于实和满,反而对联句的想象空间造成影响了。 评分:22分。 10号卷: 巢在恒河中砥处, 梦之东海第三山。 1、把窝做在了恒河中间的一块石头上。做梦间犹然前往东海的第三座神山。所谓评联不必联佳,有说数即可。此联有说数。 2、七言成联,结构简单。上下联皆为动+宾之结构。动词为趋向,名词为处所。“巢在”与“梦之”,借对为工(巢与梦皆可作名词,在与之皆可作虚词),而此处巢为动词,之亦为动词,合则俱为谓词结构,可对也;中砥处、第三山,特指恒河、东海之处所,宽对亦有理。对仗似粗实工,以拙为巧。 3、所谓恒河东海,景皆虚幻也。此联纯以意象,即寓即心。上联言天之拘,下联言心之放。何也?见4。 4、恒河中砥为何处?说偈云: 不在此岸,不在彼岸。 左右洪流,急湍甚箭。 立脚虽定,下脚无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