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联学堂预科三班辩论赛第二轮:“正”“反”大战【无结果】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547 小时
主题
357

3162

帖子

11

精华

5万

积分

荣誉版主

此货很二

Rank: 6Rank: 6

UID
44796
经验
11947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254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24 1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逝者如斯 于 2013-7-4 13:44 编辑

为了使大家更好地掌握第二讲的内容,特开设本次辩论。
在此基础上开展一次辩论赛,既考验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又能增进大家彼此之间的了解。
两组学员团队作战。各组成员分别成为该组的辩手。

【辩题说明】
“正对”是“事异义同”。上、下联内容虽不同,但表现的主题一致,其逻辑关系应是并列的。作者往往抓住事物的两个不同侧面进行叙述或议论,来表达大致相同的主题。如苏州虎丘花神庙联:
一百八记钟声,唤起万家春梦;
二十四番花信,吹香七里山塘。
上联是作者来到花神庙听到和感受到的:寺里阵阵钟声把做着春梦的百姓唤醒,告诉人们新的一天开始了;下联说辛勤的花神送来了二十四番花信风,把附近的“七里山塘”都“吹香”了,使人陶醉其中。
这种正对主要是体现在表达方式相同、语调口气相同、联意的主旨相同。但应注意上下联选取事物的侧面、角度要避免重复,用词要避免雷同,否则,易于出现“合掌”之忌。

“反对”是上下联由相反的内容所构成的对仗方式。即“理殊趣合者。”用相反或相对的词语组成的楹联,正反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映衬,既对仗工巧,又深化主题。如程道州医师自署联:

但愿人皆健,
何妨我独贫。
上联表达了救死扶伤的医师对人们的良好祝愿,也为下联做了铺垫;下联是全联的主旨,其中“我”字与上联的“人”在修辞上是对仗关系,在实际生活中是对立关系:大家都健康无病,医生就门庭冷落,而医生之职又在于使世人康健。作者以牺牲小我使“我”与“人”的利益冲突得到了统一。这种“反对”手法,言简意赅,说理深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刘勰说“反对为优”,也就是这个道理。
有的“反对”用了反义词。如杭州西湖岳坟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是一副上下联意义完全对立的“反对”,联中用了反义词“有”和“无”,使主题更加突出,增强了表现力。

“正对”与“反对”是对联中两种常见的对仗形式。需要大家旁征博引,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论据。

【特别说明】
本次辩论只允许预科三班的同学参加,其余老师和联友可以保持中立的观点点评、起哄、吐槽、拍砖。

【辩论技巧】
借力打力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移花接木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顺水推舟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正本清源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釜底抽薪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攻其要害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双方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例子或表达上争论不休,结果,看上去辩得很热闹,实际上已离题万里.这是辩论的大忌.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对方一辩、二辩陈词后,迅速地判明对方立论中的要害问题,从而抓住这一问题,一 攻到底,以便从理论上彻底地击败对方.
利用矛盾由于辩论双方各由四位队员组成,四位队员在辩论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队员,在自由辩论中,由于出语很快,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 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我方.
引蛇出洞在辩论中,常常会出现胶着状态:当对方死死守住其立论,不管我方如何进攻,对方只用几句话来应付时,如果仍采用正面进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调整进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离开阵地,从而打击对方,在评委和听众的心目中造成轰动效应。
李代桃僵当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
缓兵之计其一,以慢待机 后发制人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在时机不成熟时仓促行事,往往达不到目的.论辩也是如此,“慢”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必须的.“以慢制胜”法实际上是论辩中的缓兵之计,缓兵之计是延缓对方进兵的谋略.当论辩局势不宜速战速决,或时机尚不成熟时,应避免针尖对麦芒式的直接交锋,而应拖延时间等待战机的到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后发制人,战胜论敌.如第一例中,丘吉尔在时机不成熟时,不急于成功,以慢待机.在讨论首相人选的关键时刻,以沉默表示反对,最终赢得了胜利. 其二,以慢施谋 以弱克强 “以慢制胜”法适用于以劣势对优势、以弱小对强大的论辩局势.它是弱小的一方为了战胜貌似强大的一方而采取的一种谋略手段.“慢”中有计谋,缓动要巧妙.这里的“慢”并非反应迟钝,不擅言辞的同义语,而是大智若愚、大辩若讷的雄辩家定计施谋的法宝之一.如第一例中,丘吉尔面对张伯伦的追问,装聋作哑,拖延时间,实际上是假痴不癫的缓兵之计.在这一种韧性的相持中,张伯伦一方终于沉不住气了,丘吉尔以慢施谋终于取得了胜利. 其三,以慢制怒 以冷对热 “慢”在论辩中还是一种很好的“制怒”之术.论辩中唇枪舌剑,自控力较差的人很容易激动.在这种情况下,要说服过分激动的人,宜用慢动作、慢语调来应付.以慢制怒,以冷对热,才能使其“降温减压”.只有对方心平气和了,你讲的道理他才能顺利接受.如第二例中的营业员,就是以冷静的态度、和缓的语气,平息了对方的怒气,化解了矛盾. 总之,论辩中的“快”与“慢”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兵贵神速,“快”当然好.可是,有时“慢”也有“慢”的妙处.“慢”可待机,“慢”可施谋,“慢” 可制怒.“慢”是一种韧性的战术,“慢”是一场持久战,“慢”是舌战中的缓兵之计.缓动慢进花的时间虽长,绕的弯子虽大,然而在许多时候,它却往往是取得胜利的捷径 。


【辩论规则】
1.自由辩论(7月2日24:00前)
每队最多发言50次,超过50次的发言以前面的发言计算。
2.双方总结(7月3日0:00——7月4日14:00)
双方各派一名代表做总结性发言。

【辩论截止时间】
2013.7.4 14:00

【奖励说明】
获胜一方所有队员(参加辩论的)均可获得3附加学分的奖励。
评选最佳辩手1名,奖励10附加学分。
评选优秀辩手若干名,奖励5附加学分。

正方:【第二组成员】正对比反对更能展示对联的魅力
反方:【第一组成员】反对比正对更能展示对联的魅力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在线时间
2547 小时
主题
357

3162

帖子

11

精华

5万

积分

荣誉版主

此货很二

Rank: 6Rank: 6

UID
44796
经验
11947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254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5
2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18:36 | 只看该作者
占楼,待汇总。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2547 小时
主题
357

3162

帖子

11

精华

5万

积分

荣誉版主

此货很二

Rank: 6Rank: 6

UID
44796
经验
11947 点
威望
5 点
在线时间
254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5
3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18:36 | 只看该作者
占楼,待汇总。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主题
13

969

帖子

0

精华

429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44843
经验
429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15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9
4
发表于 2013-6-25 10:14 | 只看该作者
来看看  期待精彩~
不忘初心

笔底埋清风几管;窗前养素月一轮。——缅甸哥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5 小时
主题
0

48

帖子

0

精华

1047

积分

联都中级会员

Rank: 2Rank: 2

UID
45466
经验
22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5-15
5
发表于 2013-6-25 11:42 | 只看该作者
观战不语真君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    Copyright by china-liandu.com     联都论坛 ( 粤ICP备20065835号 )

GMT+8, 2024-11-23 18:21 , Processed in 0.32075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